●坚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24项,全国首创30项。
●多措并举提升发展效能,推动全区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为龙马潭区坚持“自贸试验区+新型城镇化”、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重大补给。
■姚艾青
7月21日,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龙马潭区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称号;8月1日,龙马潭区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5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这些荣誉称号和漂亮答卷的背后,是龙马潭区锐意进取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铿锵足音。
公式 坚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激活发展动能
“这里的办事效率太快啦,根本不用跑路,一个窗口半小时就能领到营业执照。”7月23日,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服务大厅,前来注册公司的赵燕碧将所需资料交给窗口工作人员后,不到半小时就领到了营业执照,高兴得连连点赞。
如此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得益于川南临港片区全国首创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该制度让材料报送再“瘦身”,让行政审批再提速,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限由“工作日”向“小时制”转变。
近年来,龙马潭区坚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24项,全国首创30项。行政审批率提高80%以上,新增注册企业6488户。
龙马潭区充分发挥天府首港泸州港优势,提升口岸能级;先后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起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二仓库,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通过预验收。
同时,龙马潭区还抢抓通道建设,促进协同开放。全力打通“东西南北”各大通道,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班列无缝对接,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18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的58.6%,位列全国港口铁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监管货值31亿元,增长1.7倍;泸州港进口粮食中转量占全省水运进口粮食总量的80%。
公式 坚持“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提升发展效能
2015年落户龙马潭区的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于2017年整合北方化工旗下已停产多年的硅峰有机硅厂,积极推进技改,实现“智能化”生产,有机硅产品年产量达13万吨。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达20.5亿元,净利润4.64亿元,税金2.11亿元。
“有机硅的下游产业就是新材料,如有机硅涂料防腐、无毒、防火、便于施工,我们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方式,将企业做大做强,释放更大产能。”龙马潭区委负责人说。
抢抓自贸试验区、泸州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枢纽等优势,龙马潭区多措并举提升发展效能,推动全区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注重提质增效,打造产业增长极。做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能区,建设循环型化工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进“国资国企+民资民企”混改重组,推动企业提质升级、领先发展。2018年,全区酒业、化工收入分别增长13.%、12.3%。
注重科技引领,提高产业竞争力。建成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累计招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00余名。成立多家大型科技技术研究院,扶持30多家企业成立企业研发中心,源源不断为企业及区域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
注重招大引强,建设产业集聚区。依托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转化落地川南临港片区招商引资成果。厦门建发等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北粮南运”项目建成投产,和润粮油100万吨深加工项目进入试生产。50家智能制造企业,产能达773亿元,步步高、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海吉星百亿级专业大市场、西南商贸城加快打造,70余家类金融机构源源不断为企业提档升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6楼16楼都有水 为啥偏偏断中间》·追踪 减压阀调整参数后 居民用水恢复正常
◎川江都市报记者杨理9月2日,家住江阳区龙驰路地质人家小区三11楼的杨先生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家自来水供水不足,特别是...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