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诚)9月4日,笔者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入汛以来,该地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创新两强化”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创新建设“四个一”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利用华为大数据中心云储存、备份和计算能力,统筹设计、建设、管理和更新应急数据、资源、预案、风险点等数据库,动态掌握水情、雨情、工情、涝情、灾情,统一原有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故信息报送方式和渠道,打造“三化(制度化、标准化、枢纽化)”标准应急值班室,实现信息共享“一朵云”,辅助研判“一张图”,决策指挥“一张表”,信息发布“一张网”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今年以来,已累计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及预警转移责任人发送各类防汛信息134万余条次,发送地灾预警信息6.14万条次,提前避让转移群众443户共计943名,在多次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和洪峰过境的情况下,全市未发生因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
二是创新建立“三委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成立了自然灾害防治与救援指挥部,完善了市应急委员会,调整了市减灾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安委会+应急委+减灾委”的“三委会”工作机制,实现了从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对独立,到单一事件全生命周期的统筹协调,再到多灾种、全周期、多职能的协同优化。
三是创新推进“三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探索创建了一支应对全灾种的“三多”(一专多能、一队多职、多元保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从单一消防救援格局转变为综合性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形成“全灾种、全天候、全领域、大应急”的救援机制。
四是全面强化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开展隐患整治,分行业、分区县建立隐患台账,逐条整改销号。目前,已排查出防汛安全隐患132个,已完成隐患整改108个,正在整改6个。
五是全面强化防汛减灾救灾保障。强化隐患整治资金保障。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村级防汛救灾物资储备点21处。新增储存冲锋舟、帐篷、雨衣、棉被、便携式发电机等总价值3000余万元的防汛救灾物资,7个区、县均配备了大功率拖船、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防汛救灾设备。强化避难场所建设。全市主城区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0个,累计达到21个。各区县、乡镇新建地质灾害应急避难点32个,累计达到1079处,有效辐射范围涵盖98%以上的洪涝灾害和地灾隐患点。
新闻推荐
9月8日,中国千商大会·岳塘酒业峰会在湖南省湘潭市拉开帷幕。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白酒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019)》...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