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广西罗志华
8月中旬,四川泸州68岁的王大爷到泸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看肠胃病,出院诊断书显示怀疑为子宫肌瘤。9月2日,医院给记者发来文字说明,向王大爷公开道歉。文字说明显示,医生书写出院记录时出现病历书写错误,当事医生未认真检查,直接打印存档,导致该事件发生,调查未发现住院期间诊疗行为异常。(据《新京报》9月3日报道)
对于这起事件,有观点认为,此举是涉事医生极不负责任的体现,暴露出医院在管理方面的很大漏洞。并且,这样的错误也难免让人感到担心,因为诊断错误,很可能用药或治疗上也会出现错误,患者还有何安全可言?
这些观点与质疑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之下反思这起事件,或许应该担心的,不仅只是上述问题,更包括医疗信息方面存在的诸多新风险。
大爷被诊断为子宫肌瘤,如此奇葩的事在过去之所以较难发生,是因为过去的病历都需要手写,医生书写病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很难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但近几年来,类似笑话已多次发生。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都存在很多模块,医生通过复制粘贴可以省很多事,但操作中很可能将其他患者的内容仍然保留在病历或处方之上,医生却没有觉察。这次错误很可能是涉事医生套用了一名女性患者的病历模块,没有将女患者的内容删除干净。
让人担心的是,病历可以出现如此错误,处方也可能,因为处方也普遍使用模块。男人被诊断患上女性疾病,这是常识性错误,普通民众可以发现,但名称相仿功效完全不同的药品,普通民众就难以发现。更大的隐患在于,在医院里,尚有其他医生护士通过“三查七对”等制度纠错来防止用错药,一旦患者拿着错误的病历和处方到了医院外面,谁来帮患者纠错,就成为问题。
复制粘贴在病历书写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必然会使出错的可能性大增,且个人存在视觉盲点,医生很难自己发现问题,需要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把关。因此,是否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特点,针对医疗电子信息出台查对制度,值得医疗系统认真思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曾为)9月3日,江阳区黄舣小学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