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为连/制图
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纳溪支会的2019年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捐款名单上,记录着密密麻麻名字,其中有11个名字特别打眼,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前缀”——栋梁学子。
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纳溪支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收到的爱心捐款中,有1.1万元来自曾经的受助学生。张光权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图片由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纳溪支会提供)
“栋梁学子” 爱心没有毕业
7月5日,在西藏工作的王莉微信转出1000元,收款人是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纳溪支会的会计。从2016年开始,每年7月,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开始时,王莉都会寄出这样一笔钱。如今,王莉的身份是西藏拉萨市城关区两岛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栋梁工程的爱心捐款人。在2016年前,她是栋梁工程的一名受助学生。
王莉是纳溪区白节镇人,2012年考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她告诉记者,现在都还记得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悲喜交加的那种感觉。“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要供养年迈的奶奶、幼小的妹妹和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是既高兴又担忧,为上学的费用发愁。”那一年,她听到了“栋梁工程”这个词,也牢牢地记住了。
当时,“栋梁工程”办公室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为她寻找“一对一”结对帮扶的爱心人士,“最后是华明酒业的何婕茹董事长结对帮扶了我4年,除了每年给予5000元的学费、住宿费外,何董事长更关心我的学习与成长,也因此和何董事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王莉说,接受资助的那一刻起,就在心里下决心,等自己步入社会挣钱以后,要将这份爱与责任接力传承下去。“因为我也面临过和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们同样的困境,所以我希望能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和爱心人士一起帮助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顺利步入大学校园的弟弟妹妹们。”
“去年,有三四个同学捐款,今年就有11个了。”看到捐款名单上标注为“栋梁学子”的名字不断增加,泸州市扶贫基金会纳溪支会的领导和同志们感到无比欣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大学毕业了,但他们的爱心没有毕业。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就读研究生的邓子为今年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他告诉记者,他2013年考上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栋梁助学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支持,也是对他所付出努力的肯定,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爱,督促着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我期望为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我现在有能力,也有责任为栋梁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一份倡议书 延续爱的接力
在由纳溪区的受助学生组建的一个QQ群里,有这样一份倡议书:
“滴水之恩万心暖,寸草之心三春晖。感恩回馈社会,爱心永不毕业!值此2018年‘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启动之际,我向全体曾经有幸受到‘栋梁工程’资助且已就业、创业的朋友们倡议:让我们共同携手,将爱心火炬接力传递,以实际行动报效党和国家、回馈人民和社会。
受助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也许点滴的付出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祖国培育更多精英和栋梁,为构建和谐纳溪贡献我们的力量!”
倡议书的内容来自王莉、周垂霞、熊燕为、贺成贵,发出的时间是2018年7月。
受助者回馈,受助者助人。爱心是可以传递的,2019年,张翔寄出了1000元,远在美国的段学奎也寄来了1000元,肖清、王淇、张铭洋……从三四个到11个,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栋梁学子“回家”,以各种方式感恩,延续爱的接力。
新闻推荐
□任小冷特约通讯员周超文“我们虽然生活在海拔七八百米的楠竹林深处,但山中这一味野生的淡竹叶中草药每年七八月...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