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先明和他种的麻竹笋。
□任小冷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一位72岁的老人能做什么?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龙塘村8组的邹先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在10多年前就选择了种植麻竹,面积超过20亩。如今,靠着他过硬的种植技术,这20亩麻竹已变身邹先明的“绿色银行”,每年仅靠卖麻竹笋,就实现收入超过5万元。
2004年,邹先明积极响应政府退耕还林号召,将自家房前屋后的20亩残次林地和荒地全部改种麻竹。三年后,他种植的麻竹笋便喜获丰收,产量达1万余公斤,收入2万多元。“不要以为竹子就是吃露水长大,其实要想笋子出得多,长得大,相应的技术必不可少。”邹先明说,种植麻竹要获好效益,在于把好几个技术环节。
第一是土层要深厚,麻竹种植地应选择坡度25度以下、土层较深、结构性较好的土壤。深翻改土,增厚耕作层。在种植前应挖好植穴,以利土壤风化。在栽培时,对打的穴窝要分层施绿肥30公斤左右,每层绿肥加施适量石灰以调节酸碱度。而每亩地不能超过30株,栽植后还要淋足定根水,天晴时要每隔4-5天浇1次水,直到成活。
第二要适时施肥。邹先明说,施肥要与土壤耕作、排灌相结合,还要视植株长势而定。秋冬干旱季节,宜用水稀释肥料施用;夏季高温多暴雨,宜开掘施干肥或颗粒肥。施肥应以有机质肥为主,一般每亩年需施用草木灰250-300公斤、禽粪250公斤,l-2月培土时施下。清明前后要施好第一次追肥,10月以后竹笋采收近尾声,一般不再施肥。
第三是松土灌水。要想多产出麻竹笋,每年冬季要松土,砍除退化的3-4年竹母及其弱苗,挖除烂老竹头,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并翻开竹头土堆,让全园土壤晒白风化。次年1-2月春雨来临前培土堆,以竹母为中心,以增加根系的生活力和吸水吸肥能力。
第四是做好病虫防治。邹先明说,麻竹常见病虫害主要有叶枯病、煤烟病、根线虫病、黑蚜虫、竹象甲、介壳虫等。其中,危害最为普遍的是黑蚜虫,每年有十几代,且世代重叠,以7-9月为盛发期,每年需防治3-4次。一般是在清明前、小暑至大暑、冬至前后各施1次药,如8-9月遇高温干旱天气,则需多施1次药。
第五,麻竹笋的采挖上也有讲究。邹先明说,进入投产期的麻竹,每年的4-11月为收获期,在此期间几乎每隔2-3天就要采收1次。采收时间和技巧是否掌握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竹笋品质和当年乃至来年的产量。
首先,出土竹笋的顶端2个叶芽长出1.5-2厘米为适时采收的标志。采收时要做到科学取笋,需用专用的切笋刀沿笋块向下将土扒开至笋头最大处,注意保证切面平整。一般在每年开始取笋时,部位要高一些;在盛产期的6-9月,取笋的部位要适当低一些,过高会使留下部分的笋头过嫩容易腐烂而殃及腋芽导致减产,过低则会使留下的腋芽太少且生命力弱而影响产量。
第六是合理留竹,这是确保来年获得好收成的重要一环。邹先明说,在蓄留竹子上,要及时砍除“老、弱、残、病”的竹母。留竹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农历8-9月,要选留距原来竹母远一些、生长较深的“弓”形健壮嫩芽接替3-4年龄竹母和病残的竹母。砍伐老竹母则要在冬季清除时才能进行,以免影响当年的产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独懿摄影报道连日来,泸州市迎来持续的高温天气。8月16日,记者在酒城大道看到,洒水车正沿着道路进行作业,为景观...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