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炳强带着蘑菇种植技术,返乡创业。 王超明 摄
■王超明 周健 本报记者 朱虹
“别看我这批次蘑菇只有3000余菌棒,再等两个月就能给我带来数万元的收入。”近日,正在蘑菇棚里查看蘑菇长势的纳溪区渠坝镇清凉村村民屈炳强高兴地说。
出生于1992年的屈炳强,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某公司上班,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令亲朋称羡。“但我始终有股‘闯一闯’的冲动,这激励着我‘逃离’办公室,投身创业热潮。”屈炳强说。
“蘑菇营养丰富,大家都喜欢吃,需求量也大,且蘑菇种植的原料可就地取材,在老家还没有形成种植规模。”采访中,屈炳强提到了选择种植蘑菇的原因。
2017年6月,屈炳强辞职回到老家开始创业。“种植蘑菇不能凭一腔热情,还需要种植技术作支撑。”屈炳强说,为了掌握蘑菇种植技术,他曾前往某食用菌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学习,而后又到某菌种场打工。2017年9月,屈炳强返乡建起了两个蘑菇种植大棚,制作了5000余个蘑菇菌棒,开启了创业之路。
“从配料、消毒、发酵、装包、接种到蒸锅、安棚、上架等工序,我都自己干。”屈炳强说,由于前期对市场和技术掌握得比较充分,第一批蘑菇从出菇到销售都很理想,给他带来很大信心。“用玉米芯、木屑、麦麸皮、米糠、棉籽壳、废弃秸秆等做原料,蘑菇菌棒可以出菇6个月,并且出菇均匀。”屈炳强说,每个6斤重的菌棒可产出蘑菇4斤左右,收入在20元以上。
2018年,屈炳强发展5个蘑菇大棚,种植1万余蘑菇菌棒。“这两年蘑菇市场行情好、价格高,平均每斤在5元以上,旺季供不应求……”。
卖蘑菇赚了钱,但屈炳强并不满足。他表示,之前不会制菌种,只能从别人那里进菌种,提高了种植成本,辛苦几个月下来,实际收入并不高。屈炳强在种植蘑菇的同时,依托互联网和书本学习菌种制作知识,解决菌种制作瓶颈问题。屈炳强说,之前向别人买菌种,每万个蘑菇菌棒需要支出3000余元,现在自己制作菌种,每万个蘑菇菌棒仅需500余元。
为了拓展销路,屈炳强将制作蘑菇菌棒和种植过程分享到朋友圈,不少市民打电话预订菌棒和蘑菇。屈炳强说,2018年,仅蘑菇菌棒就销售了数千个。下一步,他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将蘑菇产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上半年有好成绩 下半年再接再厉 泸州市2019年组织工作看这里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一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二扎实抓好各领域党的建设三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机构改革。开展市管干部班子运行大调研...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