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 本报记者 张婷
针对农民工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有家难回引”等问题,近年来,纳溪区坚持把做好农民工党建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推动,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措施,使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摸清“家”底 重点培养
“你这次回来了还打算外出打工吗?”在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村第一书记叶益巧五一假期也没有休息,与驻村文书一起到刚从遵义回来的党员王郑家走访。
“我父母年龄大了,两个孩子也还小,不想出去了,两地来回跑不是办法。听说村上要连片种植猕猴桃,要是能挣钱,我干脆就不出去了。”王郑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为摸清农民工、农民工党员的情况,纳溪区开展了农民工、农民工党员走访行动,利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由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组成小分队,到村组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准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结构、技术特长、从业地等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摸排15.5万名外出农民工、2000余名农民工党员相关情况。
同时,纳溪区从返乡农民工中挑选35岁以下的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建立“外出务工青年后备人才库”,通过“三荐四考两试用”,目前全区已有40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进入村级后备人才库。
今年,纳溪区还在外出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支部委员“1+1”结对培养,本地党组织和在外流动党组织“双重”考察。目前,全区已有100余人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提供“家”情感受关爱
从纳溪区农村走出的创业青年肖富春一直在深圳发展,经过多年打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2017年纳溪区深圳流动党支部成立之前,远离故土的肖富春虽身为党员,但总觉得自己是“漂泊的浮萍”。随着纳溪区深圳流动党支部成立,肖富春亮明了党员身份,感到有了“家”的温暖,他说自己无论是形象和心态都不一样了。
为关心关爱农民工、农民工党员,纳溪区成立了区级农民工综合党委和流动党支部,定期向农民工党员询问工作和生活情况,主动关心在外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的生产生活。全区已有150余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农民工党员微信群、QQ群,春节期间向农民工党员发送“红色短信”10000余条。
为让困难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安心在外工作,纳溪区每个镇(街道)都开展了农民工困难家庭结对帮扶,针对家庭情况、年龄、从业地等不同情况,对确定结对的农民工家庭落实具体联系人进行定期帮扶。目前,全区已有500余名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困难农民工党员送去慰问金10万余元。针对春耕生产中,部分农民工党员家庭缺劳动力、缺技术等问题,全区组织了300余名党员志愿者以送种子、送肥料、送技术等方式助其春耕生产。
共建“家”园 实施回引
来自纳溪区天仙镇黄家村的陈强,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党员。为实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陈强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2016年,在天仙镇党委的支持下,他带头成立了纳溪区亿城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53名村民参与獭兔养殖。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核心在人。
为回引更多像陈强一样的“带富人”,纳溪区实施3年内10000名农民工回引计划,开展农民工党员“归巢”行动,通过召开农民工座谈会、举办乡贤联谊会等方式,畅叙乡情,共谋家乡发展。目前,全区已召开农民工座谈会200余场次、乡贤联谊会30余场次。
同时,纳溪区邀请农村党员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现场分享竹编工艺、葡萄种植、草莓种植、孔雀养殖等实用技术,启发外出务工党员创业新思维,提升党员回乡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截至目前,纳溪区已开展党员冬春训50场次,培训农民工党员2000余人次。
新闻推荐
■张跃本报记者蔺艳霜摄影报道5月13日下午,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党委在龙透关泸顺起义陈列馆、烈士纪念碑广场等处,开展“守正...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