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墨
前几天,70岁的杨奶奶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别感谢徐勇副院长和邓明明教授,是他们救了我。”杨奶奶不住地道谢,“患病20多年,都是我主动去找医生,这次医生主动联系我去看病,还给我治好了病。”
“怪病”缠身, 20多年反复发病
70岁的杨奶奶家住江阳区。以前,因为不明原因的呕吐,杨奶奶每个月都要住院一两次,“一犯病,什么都吃不下,喝水都吐,精神也不好,晚上外出散步差点走不回家,有次还打了120急救。”20多年来,杨奶奶辗转在各医院看病、住院,病情仍不断反复。
不久前,杨奶奶再次因呕吐发作住院,这次她住进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任邓明明教授在查房时,发现杨奶奶有些特殊情况,便仔细询问,还要求再做一些检查。随后,杨奶奶病情缓解,便出院回家了。
“大概出院后一两天,一个医生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邓医生让我周一去她的门诊,带上以前检查的资料。”接到电话的杨奶奶特别感动,“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病,第一次有医生主动联系我,要给我看病。”
到了门诊,邓明明仔细查看了杨奶奶的资料、询问相关情况。“邓医生说我的病应该到内分泌科,专门写了个字条让我去找徐勇教授。”拿着字条,杨奶奶找到了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专家徐勇教授,“徐教授特别和气,看病很仔细,给我开了一种药,只要9块钱,能吃100天。”
此后,杨奶奶认真遵医嘱吃药,“太‘神奇’了,吃药后我就没有吐过,也吃得下东西,还能出去跳广场舞了。”
牵挂病情,医生主动联系复诊
对于杨奶奶的病情,邓明明印象比较深,“当时我带着学生们教学查房,仔细问了杨奶奶的情况,我怀疑是一种身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并不是消化方面的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属于疑难病,但还需要做几项检查进一步佐证。”查房后,工作繁忙的邓明明就出差了。“在外地的时候,我也在琢磨杨奶奶的情况,还与徐勇教授联系,讨论了杨奶奶的病情。”
出差3天回院后,邓明明得知杨奶奶已经出院回家,就联系杨奶奶复诊。“她得病发作时这么痛苦,就想着要给她解决问题才行。”
杨奶奶的检查报告,印证了邓明明的想法,但这已不是消化内科的诊疗范围,而需要到内分泌科就诊。“因为此前与徐勇教授讨论过病情,想方便杨奶奶看诊,就写了张字条给她。”邓明明没想到自己习以为常的举动,却让杨奶奶感动不已。“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我一般都会记下来,这已成习惯了。”
“作为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很多,而对于患者的家庭来说,每位患者都是无可替代的唯一,站在患者与家属的角度,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是医生应尽的责任。何况医生都是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信任我们的患者。” 行医30多年,邓明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并将这些传授给学生们,“我是医生也是老师,要教学生们治病救人,更希望能教给他们医者仁心”。
对症治疗,内分泌专家药到病除
从消化内科转到内分泌科,杨奶奶的病因找到了。“杨奶奶患的是垂体功能减退,属于内分泌疾病。”接诊后,徐勇确诊了杨奶奶的病情,“这类疾病比较少见,通常我们每年会接诊几例,患者大多是其他科室转来的。疾病表现也不典型,有时就表现为吃不下东西,呕吐或者抵抗力低下、精神不好等,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有的患者病程长达20多年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病情诊断很困难,治疗却很简单,“像杨奶奶这样的情况,确诊后,对症冶疗,补充体内缺乏的元素就行了”。徐勇说,医生诊断病情就像警察探案,“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放的思维,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与足够的责任心。像杨奶奶这样的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表现的消化道症状比较多,但也有特点,比如体毛脱落,绝经期提前等,如果医生没有仔细观察、询问病史,患者大多不会主动说明,忽略了这些,就很容易诊断为其他疾病”。
徐勇说,像杨奶奶这样的病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还有几个患者也因同样的情况转诊后得到有效治疗。
新闻推荐
游乐园里的观光电动车租车点游乐园内,小朋友驾驶着电动车交警部门:该电动车只在园区内部行驶,由所属单位内部管理“小孩子开...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