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明 李秋维 本报记者 张婷
纳溪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38条、水库39座,发达的水网体系孕育滋养着这片风景秀美之地,但也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不便。为解决这个难题,2015年以来,纳溪区整合资金1.5亿元,启动渡改桥项目建设。目前,已有6座渡改桥建成通车,有2座渡改桥正在有序建设中,有2座渡改桥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一座座渡改桥的建成投用,不仅是群众安全出行的民生工程,还是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一座民生桥
数万村民告别“过河难”
4月20日,是纳溪区上马镇赶集的日子。一大早,横跨永宁河、直通上马镇的真金滩渡改桥迎来了上学的学生和赶集的村民,来来往往的人群,让这座渡改桥变得非常热闹。
“没有修桥之前,上马镇江田村、海蚌槽村等村的400余名小学生只能坐渡船上学。遇到汛期渡船停摆,孩子们只能在家学习,如果遇到考试也只能放弃。”谈及曾经的情形,上马镇中心小学教师吴志强感叹道。
缓缓流淌的永宁河像一条玉带,将上马镇江田村、海蚌槽村,护国镇洞子村、沙田村、洋房村的近万名村民分隔在河的两岸,长期以来,村民们只能坐渡船出村。
直线只有100米的距离,却因一条河隔断了村民的出行。“汛期不能坐渡船,学生上不了学,老人看不了病,村民赶场要绕行……”提起过河的种种不便,上马镇江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成珍直摇脑袋。去年,邻村有位村民因车祸急需救治,但由于汛期不能过河,只能绕行20多公里山路,推迟一个半小时才送到医院,最后没能抢救回来。
2015年9月,真金滩渡改桥项目启动。通过一年多的建设,2016年10月,真金滩渡改桥建成投用,江田村等5个村的村民当成自家的大喜事,四处奔走相告。
如今,随着一座座渡改桥的建成,桥梁一头连着群众安全,一头连着群众心声。“渡改桥是生命之桥、民心之桥。”村民们发自肺腑地说。
一座致富桥
打通制约发展瓶颈
4月22日,棉花坡镇金凤村一组村民孙基奎开着农用三轮货车往竹片加工厂驶去,车上载的是刚砍下来的西风竹。两年前建成的双河场渡改桥,平整宽敞,行人走得稳健,车辆行驶顺畅。
“我家有30余亩竹林,每年能砍50余吨竹子。没修桥前,竹片没人要。2016年,桥修通后,每吨竹片可卖500多元,仅卖竹片,家里就增收2万余元。”谈及现今的幸福生活,孙基奎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代老板,我有8头生猪可以出栏,你明天来帮我运出去。”4月22日,纳溪区渠坝镇河坝村生猪养殖大户李霜降忙着给客户打电话。渡改桥没修以前,李霜降每次出售生猪都要绕很远的路,不仅费时,而且运输成本高,现在渡改桥通了,运输每头生猪能节约200元左右。
“以前没有桥,只能请村民肩挑背扛将枇杷运过河,再装车运到城里卖。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枇杷在颠簸中压坏不少,卖不起好价钱。”金凤村枇杷种植大户宋义才说。
渡改桥修好后,宋义才辛酸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他家的枇杷刚刚成熟,一大批客户和市民就驱车前来购买,供不应求,年收入近10万元。
金凤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发展产业受限,青壮年只能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2015年,双河场渡改桥项目启动后,村民们纷纷返乡发展种植养殖业。
如今,双河场渡改桥沿线已发展1000余亩枇杷、600余亩茶叶、700余亩柑橘、700余亩凤凰李和蜂糖李等特色产业,5000余名群众受益。
随着产业发展起来,当地优质的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运输出来,小洋楼多了,小轿车多了,村民们的笑脸也多了。村民进城办事、客户到村里批发土特产、市民到金凤村体验采摘乐趣……每天,数百辆轿车穿梭在双河场渡改桥上,繁忙的车流就是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的见证。、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蒲建峰“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雁,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