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全热心公益事业,每年到学校开展捐赠、慰问活动。本报记者 李独懿摄
■本报记者 李独懿
第一次见到李凤全,他正在自己的书房练字。李凤全沉浸在书法中,让人不忍心打扰。写完字,落款、加盖印章,李凤全才注意到记者一行。“哈哈哈,不好意思,没来得及招呼你们,这字怎么样?”李凤全爽朗地笑着说。
高大魁梧、声音洪亮,这是李凤全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体现出他直爽的性格,以及商海沉浮近20年的心境。
从后勤到商人,成功叩开商业之门
李凤全有着一段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童年经历:他从小就被抱养在别人家,养父是一名教师。李凤全长大后,养父建议他去当兵,在部队里好好锻炼。经过一番思考,李凤全同意了。
1995年,李凤全入伍来到了玉溪市,开始了4年的军旅生涯,这也是改变他人生的一段经历。刚到部队的李凤全由于表现优异,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被调到了机关后勤中心。
进入机关后勤中心的李凤全这才意识到,原来在部队还有另一番天地,这也为他今后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李凤全主要负责部队物资采购,整个部队的吃、喝、穿、用都归他一人负责。每天一大早,李凤全起床后就上街采购物资,回来以后把所有的物资分配到营、连队以及机关等。渐渐地,李凤全和很多供应商都熟悉了。
1999年,李凤全退伍回到地方发展。他开始在玉溪慢慢寻找商机。从何处起步?李凤全充分发挥以前在部队累积的资源优势,搞装修、做商行。
从银行的金库装修,到销售点钞机、文件柜、保险柜……初次经商的李凤全就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一切都离不开部队对我的培养,要是没有在部队的经历我不可能走上经商的道路,更不可能取得成功。”说起这段经历,李凤全满怀感恩。
投资失败,幸有朋友雪中送炭
李凤全的生意越做越顺利,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利润更为可观的矿产市场。李凤全在云南和山西组织煤炭卖到湖南,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当时运煤都用火车装,一节车厢能装60吨,我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能发60节车厢。”说起这段往事,李凤全满脸自豪。
由于一切太顺利,李凤全自信满满,开始投资矿山。然而正是这一次失误的判断差点毁了他。
2004年,一场变故不期而至,李凤全投资矿山失败,宣告破产。此时的他不仅矿山没了,还欠下200多万元的债务。
天无绝人之路。得知李凤全投资失败的消息,一个好朋友专程赶到他身边,陪他喝酒、聊天。第二天临行前,这个朋友递给李凤全一张银行卡,也给李凤全留下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这里面有400万元,这个钱是让你赶快用来翻身的。你要重新振作起来。”
回忆起这段往事,刚毅汉子眼中噙满了泪水。
走向成熟,商海不再行一叶孤舟
李凤全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他在短短4个月内将这400万元变成了2000万元。不仅迅速还上了钱,还为自己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李凤全是怎么做到的呢?拿到钱以后,李凤全继续做煤炭生意。“我在这上面摔了大跟头,我就要从这里重新站起来。”李凤全内心有股执拗劲,而这股劲也让他获得了成功。历经劫难之后,李凤全可谓是凤凰涅槃。
“做事一定要细心,对于投资一定要谨慎;做人一定不能贪心,一口吃不成‘金娃娃’;做生意不能单打独斗,一个人的头脑是有限的,群策群力抗风险能力才更强。”李凤全总结经验感慨地说。
蜕变之后的李凤全变得更加成熟。2006年,李凤全把眼光放到了发展实体经济上,到2012年他已经拥有多家跨行实体产业,并创建了玉溪川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涉及建筑工程、商贸、投资开发、矿业、餐饮等多个领域,将公司从最初的单一业务模式带向了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模式。
李凤全不仅仅关心自己的企业,他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商会和家乡建设上。
玉溪川渝商会成立,李凤全就是会长,如今已连任两届。商会会员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也从不推辞,对于泸州籍会员他更是倾力相助,小到商会会员子女就学,他都全力帮忙。
作为在异地打拼多年的泸州人,家乡是李凤全心中的牵挂。他曾多次带着项目回老家考察,为的就是让老家的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只要家乡有需要,他会义无反顾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给予我生命的是泸州,给我生活的是玉溪,我在玉溪生活得再好,但根还是在泸州。”满怀热忱的李凤全说出了心里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川秦李明星)“优抚政策都落实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4月1日,纳溪区相关领导带队到打古镇走访慰问...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