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丰乐镇天台村山高路远,脱贫户雷宗平的家就在山顶上。前年才翻修的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
雷宗平的手掌粗糙,布满口子。“我上午砍了半天竹子,差不多有100块钱。下午还要去林区转转。”2017年,雷宗平被镇上安排为护林员,月工资1800元。每天,雷宗平按时巡逻村上12个组的林子,在他眼里,这些林子就是村民的“绿色银行”。
村民生活的改变得益于纳溪区乡村振兴从竹上下功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目前,纳溪区除了大力推进“基地种植—深度加工—废料回收—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的循环经济模式,还突出发展竹制新材料、竹家居用品、竹食品药品、科研培训等竹类高新竹产业。通过基地和园区互动,让这种农工结合、以工哺农、以农养工、工农共富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加惠民。
同行的天台村第一书记刘吉勇告诉记者:“持续推进竹产业发展,一是拓宽了群众增收路。每年争取省、市资金用于优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竹农技术培训和奖励、竹基地集中成片建设。二是在竹林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类竹业专合社,以及新成立的竹藤竹编培训基地,有效地帮助部分贫困户和残疾人成功实现就业增收。”
4月,作为全省现代竹产业5个示范区之一的纳溪现代竹产业示范园即将启动,将有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日子越来越好。”听完刘吉勇的介绍,雷宗平会心一笑。看着远处太阳慢慢落下去,自家地里蔬菜、梨树、李树长势良好,10多亩竹林丰茂,雷宗平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梅影)记者近日从市图书馆获悉,4月23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读书日,市图书馆联合各区县图书馆和各高校图书馆,将在万象...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