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骏
自去年10月以来,一场城区生活垃圾直运的试点改革在泸州市悄然进行。本月内,泸州市第一批改造的部分垃圾直运接驳点将竣工投用,届时,泸州市试点开展的城区生活垃圾直运模式将正式规范化运行。(《川江都市报》2019年3月22日05版报道)
大家常爱说“蝴蝶效应”,意思是说在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里,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借用这个效应,来看一下城市的环境卫生,可以发觉与其极为相似。就拿泸州市来说,2018年常住人口有430多万,保守估算一下,如果每天一个人产生100克的生活垃圾,那么,这座城市一天就会产生400多吨垃圾;再往后估算,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所以,“蝴蝶效应”着实吓人。我们似乎没有想到,随便扔个塑料袋、一张废纸、一个烟头,居然会与这座城市每天上百吨垃圾扯上关系。所以,垃圾处理问题,成了各个城市的“伤疤”,一碰就疼。
必须提到的是,“创文”的成功使酒城市民,在环境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泸州市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新的垃圾清运模式启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减少垃圾的停放时间,对于减少垃圾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无疑说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所谓“垃圾清运模式”,就是指生活垃圾从家里出来后,放入专门的垃圾桶,然后让专门的清运车直接装车,再运到垃圾处理站。在这个过程中,垃圾“不落地”,不设中转站,但同时要求居民配合把垃圾分类入袋,便于清运和资源回收、再生。就目前而言,不少大中城市采用的垃圾收运模式有直运模式、流动车收集模式、垃圾箱房收集模式、地下垃圾箱收集模式,还有集装箱+垃圾收集车收运模式等等。
在这众多清运模式中,早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就以推行清洁直运和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垃圾不落地、不外露、不抛撒为标准,打造垃圾分类与清洁直运相结合,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理一体化。现在,杭州市又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清运作业网的“两网合一”,推动垃圾前端分类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为不少城市垃圾清运问题,提供了一个借鉴范本。
根据中国环境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增加一个直运车次,可减少8.5吨垃圾在中转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大约6个小时,相当于约一天1公顷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量。由此可见,垃圾清运模式在减少二次污染、节能减排上,的确能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还涉及到居民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清运车的工程技术难关,以及居民的理解和认可等等。而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垃圾清运处理依然任重道远,比如一些小区的设施不足、垃圾直运车费用高等等,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首要的还是加强环保意识,比如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垃圾袋、泡沫饭盒、绿色出行等等,形成健康的消费观,让环保文化能真正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中。
新闻推荐
“颐和园也出了彩妆”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有了故宫彩妆及一系列的周边产品推出在先,此次的颐和园彩妆并没有点燃大家过多...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