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做好“土”文章 产业扶增帮 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村主任袁尚春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8-10-17 09:09   https://www.yybnet.net/

◎ 谢红 王善勇

近两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村主任袁尚春的带领下,普潮村把兴办实体企业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党建引领、市场化运作,把辖区种植户、专合社、企业等有效组织起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

支部强引领 做好“土”文章

普潮村是种红薯的大村,也有苕粉手工作坊,品质好、销路好,但是产量低,经常缺货。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袁尚春提出由村党支部牵头,创办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食品有限公司,规模化生产红薯制品。

2018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并收购本村及周边农户、专合社种植的红薯,利用现代生产工艺加工粉条,注册“江之阳”“普潮村苕粉”品牌,提高了普潮粉条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同时,普潮村还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3家专业合作社,根据村民的土地面积,组织村民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统一产业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

千里走单骑 谋划大产业

公司成立起来了,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厂房,才能实现高效集约生产。但技术人员从哪里请?建厂的钱从哪里来?一堆问题摆在袁尚春与村“两委”班子面前,甚至有村民调侃到:“年轻人就喜欢脑壳发热,想一出是一出!”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和担忧,袁尚春自己掏钱,赶赴千里访薯求技,带上种植大户“三顾茅庐”,请来西南大学的专家,指导村民科学选种、高效栽培,并多次去彭水县的西南红薯科研院,跟踪优质红薯的生长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上成功种植出“渝薯17号”“紫薯17号”“徐薯17号”“彭水1号”,产出红薯276万公斤。生产的50吨苕粉,品质上乘,销路甚好,实现销售收入80余万元。

目前,厂房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预计年底完工,明年3月将全面投用。“方便粉条生产线投用后,将年产1260吨红薯制品,实现销售收入1700余万元。”谈及前景,袁尚春眉飞色舞地说道。

扶贫先扶志 走心又暖心

普潮村有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光贵便是其中之一。说起家庭未来,他总是一筹莫展:“我没钱,也没手艺,能干啥子嘛。”袁尚春决定想办法改变黄光贵的思想和现状。

她带领黄光贵等10个建卡贫困户和种植大户到彭水县学习红薯种植技术,让贫困户成为苕粉厂的技术人员,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过去一亩地产红薯1500公斤,学了技术回来,现在一亩地能产2690公斤,每年靠种红薯,一亩就能多挣2300元。”黄光贵笑得合不拢嘴。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袁尚春把每一户的家庭情况都记在了小本本上,也记在了心中。针对每一户的情况,编制脱贫计划,因户施策,能务工的帮助联系工作。2017年,普潮村被评为“泸州市就业扶贫示范村”。2018年,袁尚春被江阳区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梦, 以及稳定性(外一首)

黄玲君(安徽合肥)如此,在找到你的手之前,你已经耗尽蓄能,令周围空气崩塌情景置换,失去你原本该有的控制只因你,凝视一个人太过长...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做好“土”文章 产业扶增帮 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村主任袁尚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