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强
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漕村地处乌蒙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是典型的岩区村,全村15个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179人。
2014年,海蚌漕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仅为2400余元,所有贫困户的住宅还是土坯房,其中不少土坯房经过风吹雨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贫困户都有想从土坯房搬进砖房的梦想,却无力实现。连安全住房都没有,咋能算脱贫呢?就这样,立志要让贫困户圆“安居梦”,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均的脑海中植根,而他也千方百计去实现贫困户的“安居梦”。
你缺啥
我都帮你想办法
青黑瓦、土坯墙、木材梁。2014年初,贫困户肖正元家居住的房子还是土坯房。肖正元做梦都想有新房,但平日里靠种地为生的老肖,不仅自己患有哮喘病,又年近八旬,儿子还有智力障碍,家里没有人挑大梁。好在肖正元的房子被划入了危房改造之列。
尽管得知这样的好消息,肖正元在欣喜之余还是犯了愁,家里没钱呀,拿啥来修房?“缺钱也要修啊,你缺啥给我说,我都给你想办法。”朱双均给肖正元吃下“定心丸”。
去年6月初,朱双均约上了村民小组长和肖正元的几个亲戚为肖正元建房帮忙。朱双均把自己的1万元存款借给肖正元作启动资金。有了启动资金,村民小组长杨洪举主动挑起了施工队队长的责任,不仅组织施工队,吃饭也都在杨洪举家。朱双均不仅忙着村里的工作,自己还为肖正元赊材料、运材料。房子建好了,没有水源,朱双均又和杨洪举为肖正元家打水井、买抽水机,真正解决了老肖的后顾之忧。“感谢朱书记、感谢杨组长……”肖正元热泪盈眶地连连道谢。
贫困户任天明是一级残疾聋哑人,2015年他家土木结构的房屋因风吹雨淋偏塌,便辗转借居在哥哥或者妹妹家。看到任天明颠沛流离,朱双均主动为其申请了危房改造。不少人都笑朱双均傻,“他一个聋哑人,怎么建房?难道你帮他建?”“对。总不能看着他一个人连自个儿的家都没有吧。”朱双均坚定地表示要帮助任天明建房。
选址、租挖掘机推路、平场、找施工队、买材料、照看修建,从无到有,一座新房在朱双均“全包”的情况下建成了。
2017年春节前,任天明到了这个“陌生的新家”,看到崭新的房子,刚踏进家门的任天明难掩兴奋之情,只见他一会儿敲敲墙,一会儿跺跺地,眼中溢出了幸福的泪花,嘴上咿咿呀呀,紧紧握着朱双均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去贷款
危房改造垫付十多万
今年,海蚌漕村危房改造达到13户,户数多,任务重,贫困户又没有启动资金,施工单位表示没有资金就难以动工。
一咬牙一跺脚,朱双均以个人名义,去银行贷下了6万元作为13户危改房的启动金。再加上他借给刘仕洪的危改金1.7万元、肖正元1万元、任天明1万元、古安银1万元,总计已多达10.7万元。当笔者问到朱双均是否另有生财之道时,这位黑黑壮壮的老支书腼腆一笑。原来,他在几年前和侄女婿合伙买了一辆工程车,每年能分得两三万元利润,再加上当村干部的1万多元工资,一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这5万元,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一年花销下来,所剩无几。
除了自主贷款为贫困户垫支,“白加黑、5+2”也是海蚌漕村工作的常态,朱双均和其他村组干部为了争取让村民早一天住上新房,不停地奔波在施工点上,推进度、查安全、验质量,一起推进住房加固维修以及重建的进度。白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总能在工地上看到朱双均忙碌的身影。而在晚上,他又会与其他村干部聚在一起,探讨脱贫攻坚工作,或者计算工程进度……
正是朱双均和其他村组干部不辞辛劳,才使得全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全村64户贫困户除18户为安全住宅外,其余46户危房已全部完成重建。
今年,在上马镇“七一”表彰大会上,朱双均连续第七年荣获“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在朱双均的村办公室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镌刻在墙上。朱双均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醒着村里每一位党员尽职尽责,加倍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许文平川江都市报记者周丽)8月24日至25日,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卫生医疗系统拟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的实验人员共160人进行...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