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双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这几年,我都是采用避雨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种葡萄,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每亩至少要卖上2万元。”8月1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葡萄种植大户尹清泉的葡萄园,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种管给尹清泉带来的丰厚回报。
避雨栽培
在尹清泉种植有夏黑、美人指、奶油香的葡萄园里,尹清泉正忙着在葡萄架前劳作。采用了避雨栽培模式的葡萄没有被雨水打湿过,生长得更加旺盛,叶片更绿,果实更漂亮。尹清泉说:“我一共是9亩多葡萄地,全部是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如果不是避雨栽培,这下雨天就没法干活,通过支上这个拱棚,雨浇不着,病毒菌也减少了很多。”
一直以来,很多葡萄种植户几乎都是露天栽培葡萄,每到雨季或气候潮湿就容易滋生霜霉病和白腐病,导致葡萄裂果多、质量差,管理起来比较麻烦。8年前,尹清泉到上海考察学习避雨栽培后,他就利用地头现成的行间立柱,为葡萄架起一个半圆形的拱棚,来遮挡雨水。令尹清泉高兴地是,自采用避雨栽培后,当年他的葡萄园不但病毒菌减少了,生物农药量更是减少了大半,让葡萄更绿色无公害。
尹清泉这种避雨栽培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量,而且因为葡萄品质得到了提升,葡萄的价格也由之前的10元/公斤卖到了20元/公斤。“我的葡萄除了品质优,出产的果子全是精品果,每年每亩产量只保留500余公斤。”尹清泉说:“原来一亩地产量有800公斤左右,但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全是精品果产量可以达到2万元。原来的1亩地的生产成本最低是3000多块钱,我把它降到2000元以下,这样一降一升,我的经济效益确实增多了,对种植葡萄致富增收的底气也更足了。”
水肥一体化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走进尹清泉的葡萄园,一株株葡萄青枝绿叶,枝藤上挂着的葡萄青翠欲滴,饱满漂亮。“我的葡萄之所以长势葱郁,除了采用避雨栽培外,还与我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不开。”
尹清泉的葡萄种植面积虽不到10亩,种植时间也仅有10余年,但丝毫不影响他在纳溪“葡萄界”的知名度,他的成名就在于他的科学管护。而这几年他靠着“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更让自家葡萄在口感和品质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我的夏黑葡萄,成熟后的糖分是19.6%,之前只有16%;还有美人指,糖分从20.5%提高到22%。”尹清泉告诉笔者,他对自己的几个葡萄品种请农业部门做个测试,在和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之前相比,使用新技术后的葡萄糖分平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为何“水肥一体化”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天仙镇农技站站长李模秋解释说,“水肥一体化”就是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通过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管道把水输送至田间每株葡萄根部,让葡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与普通施肥、浇水方式相比,作物对肥料的吸收率能增强很多。
“‘水肥一体化\’不只增强了对肥料的吸收,而且用水量还减少了70%,还节省了浇灌时间。”尹清泉说,虽然购买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花去了几万元,但综合比较下来这笔钱花得值。“原先给近10亩地施肥或浇水,需要1个人干一天,现在仅需5、6分钟就搞定了。
“种葡萄采用‘水肥一体化\’虽然省肥、省水、省工,但需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管护,才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发育,增产量提品质,才能获得好收成。”尹清泉说。
新闻推荐
市教育局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暑期生活。本报资料室配图■本报记者廖强暑假里...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