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简放鹏)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泸州市森林防火提高科技含量,实行“生物防火”。目前,已营造木荷、扁竹根、水红树为主的生物防火阻隔带230多公里。
据悉,泸州市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的危害,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措施来抓。
对此,泸州市在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林地相貌改造、低产林改造及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新营造林在实施时,规划防火通道和混交林自然隔离;在林地相貌改造方面,把原有的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等逐步改造为针阔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自然防火隔离带,从根本上预防森林火灾发生。
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生物防火”,就是利用一些森林植物的抗燃烧性,根据地形、地貌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形成林火阻隔网络,把森林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实行分区控制,防止火灾蔓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灾损失。
“生物防火”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可将火源“拒之门外”。二是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
新闻推荐
■易路勇陈志刚今年来,江阳区始终将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主要举...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