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村民正在领取劳务费。杨涛 摄
本报讯(刘雨潭 王甘君)“现在既可以摘夏茶挣钱,又可以摘中草药挣钱……”近日,在纳溪区打古镇会龙村中药材基地,村民正忙着领取“打短工”的劳务费用,少的领了近两千元,多的领了上万元,脸上都浮现出开心的笑容。这是该村村民除了土地租金以外获取的第二笔收入。
会龙村位于纳溪区最高峰普照山巅,是打古镇最边远的山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总人口858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村“党建顾问”刘朝民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动员各家把荒山地流转出来承包出去,让荒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于是,他积极协调引进了几名业主在会龙村流转2000余亩撂荒地和残次林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现建设规范化有机生态茶园500亩、杨梅林500亩、经果林500亩、中药材基地800亩。产业的支撑,让村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会龙村的改变是纳溪区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纳溪区着力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五老”作用,区关工委、老干局积极联系老同志50余名,到全区10个贫困村的农林一线担任“党建顾问”“项目顾问”“法治顾问”“科技顾问”“教育顾问”“文化顾问”“建设顾问”七类顾问,尽其所能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婧记者朱虹实习生孔令炜)昨(1)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从1日起,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党建宣传作品开始投票...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