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摄影报道
当前,一场政务服务改革“风暴”正席卷酒城大地,而“风暴”中心就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
在这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一再提速,从几个月到一个月,从一天到一小时,甚至可以马上办、立刻办。通过改革,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效率提升80%以上,改革目标直指“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而这仅是川南临港片区诸多改革中的一个点。
自挂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按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要务,聚焦内陆临港特色,突出问题导向和焦点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这场改革“风暴”由中心推及泸州及周边城市,不断显现的“自贸红利”不仅让企业和群众得到实惠,也推动了一方经济高速发展。
向自己“开刀”
推动政务服务改革
政务服务改革,是川南临港片区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面对改革中涉及不少部门“释权”“割利”的“痛点”,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任晓波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靶点,推动政府和部门向自己“开刀”,哪里痛就切哪里,哪里难就改哪里,以“刮骨疗伤”的勇气自我革新。
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勇气下,川南临港片区自挂牌运行以来,已复制推广第一、二批自贸区改革经验158项,涉及的141项试验任务已实施136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40项。18项制度全国首创,7项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建成行政审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行政审批效率提升80%,进出口通关时间大幅度降低。
同时,川南临港片区将目光聚焦在先进地区,通过主动走出去,到浙江杭州、广东南沙、河南开封等地探寻破题经验。积极引进来,聘邀毕马威、南威软件等知名企业登门“问诊”,进行营商环境分析评估以及数据信息平台改造。
川南临港片区通过深入自查、对标先进等方式,全面梳理改革事项清单,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权责清单清理、行政许可、三大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等12项工作措施,围绕商事登记、公民个人事项办理、数据平台整合等事项分类出台专项改革攻坚方案,分批制定公布“最多跑一次”“零上门”事项清单。
川南临港片区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杭州政务服务先进经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行政许可371项,实现161项“一章办结”、158项“只跑一次”、15项“一次都不用跑”。首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当日即可完成企业注册、印章刻制、税务办税、银行开户等开办流程。
以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导向
改革增强群众获得感
川南临港片区在探索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要以群众的需求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这样的探索,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让企业得到了实惠。
近日,在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市交投集团工作人员赵欣睿又一次来到商事登记窗口办理子公司营业执照,从提交材料到拿证只用了一个小时。
赵欣睿说:“自贸试验区压缩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时限,为企业节约了时间,以前办理企业设立登记要跑两三天,现在一小时就能办结。”
这就是改革中的“自贸区速度”。通过事项梳理,川南临港片区规范建立“最多跑一次”事项6张清单,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就达1035项。流程再造后,删减申请资料129种,减少流程395个,压缩时限4430个工作日。
“我们在行政审批事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使改革更符合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高说。
5月26日,周六,是川南临港片区启动开展“5+X”周末错时服务的第一天。一大早,晏女士就急匆匆赶来打印不动产登记簿。当日是龙马潭区小学新生入学报名时间,报名必须提供不动产登记簿,但晏女士之前没有准备好。拿到打印出来的资料,晏女士开心地说:“这个服务开通太及时了,要不然儿子读书报不上名,问题就大了。”
川南临港片区“5+X”周末错时服务,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举措,解决了群众上班请假难和平时排队办事难的问题。这只是川南临港片区在服务上做加法的一个缩影。随着网上办事大厅、24小时智能服务大厅等便民服务的推出,以及免费邮寄快递送达、免费印章雕刻等服务启动,群众和企业分享到更多改革红利。
多项改革同时推进
泸州迎来经济高速发展期
川南临港片区着力制度创新,同时推进了海关、海事航运、检验检疫、金融、税务、政务服务等多个重点领域改革。
其中,在海关领域,川南临港片区围绕提升通关时效,形成“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保B与港口出口联动作业”等11项便捷通关成果,完成西部首班“启运港退税”直航快班测试。泸州港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到8.59小时、提速34.2%,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到0.36小时、提速72.6%。
海事航运领域改革,川南临港片区建立智慧海事服务平台,推出长江航运“电子巡航+电子报港”、船舶“二次抵押”登记等5项改革措施。针对三峡翻坝,成立川江集装箱航运公司,组建23艘升船机快班船队,开行泸州至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泸州港至上海水运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
检验检疫领域改革,川南临港片区推出检验检疫“企业定制化”通关、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检企“零见面”等17项便利化措施,95%以上出口产品实现“秒放”。开展酒类展品快速通关、白酒出口30分钟放行、进口食品“预检快放”等特色创新,2017年泸州白酒出口货值达708.9万美元、增长31.7%。
金融领域改革,川南临港片区设立融资抵质押“单一窗口”,实现股权、动产、不动产等9项抵质押业务一窗办理。推出“融资+保险”险资直投模式、科技授信融资等14项金融创新制度,成立四川首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白酒交易直供商城现货挂牌系统。完成郎酒集团2亿美元外资并购、泸州老窖4600万美元跨境融资。
税务领域改革,川南临港片区首创“出口退税预审快退”制度,出口退税实现7天内办结。推出“八位一体”综合导税服务、银税卡、容缺受理等17项便捷办税措施,实现国地税“一窗通办”、全域24小时办税、一分钟领税票,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301家,比原存量企业增长5.7倍。全市新增进出口贸易企业213家,同比增长3倍。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进出口货值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倍。泸州进出口贸易总额139.3亿元、同比增长5.8倍,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一。
随着川南临港片区改革和试验任务的推进,“自贸红利”不断显现,市场活力明显增强。泸州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发展期。
新闻推荐
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召开 加快推进改革工作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本报讯(记者吴娟)昨(25)日,泸州市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泸州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特别...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