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森波 实习生 孔令炜
泸州市已经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近日,记者就相关工作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
记者:泸州已经是国家园林城市,今年又提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请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打算如何创建?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林健:生态园林城市是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是对园林城市的深化和拓展。争创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和载体。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符合泸州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国幸福美丽城市的时代要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涉及7大项46个小项,涵盖社会、经济、环境、城建、卫生、园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市住建、园林部门将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按照“山水绿色、宜居宜业、区域中心、中国酒城”的城市发展定位,扩大城市绿量,优化绿地布局,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大力开展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绿廊绿道、社区公园和小游园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绿地的日常服务功能,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到2022年底前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记者:作为国家园林城市,泸州有很多古树名木,是泸州市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目前泸州市到底有哪些古树名木?具体又如何保护?
市园林局局长徐靖:古树名木是自然变化、人类活动和历史文化的经历者,是绿色的文物、活的化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泸州,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
泸州市一直非常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市园林部门从1982年开始,经过4次普查,全面摸清了建成区(2015年,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资源情况,共登记挂牌古树名木5775株,分属28个科、41个属、49个品种,树种主要有:樟树、桂圆、黄桷树、银杏、桢楠、皂荚树、银桦树、蓝花楹等,以樟树、桂圆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绿地及单位管辖地界,以及河岸、渡口码头、老街旧巷及居民院落。经过普查发现,大部分古树生长良好,尤其是近年来一部分古树经环境整治,病虫害治理后,新枝萌发,树势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保护古树名木,我们主要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爱树护树意识;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对树龄在5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进行普查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严格审查,从严把关,对规划建设中涉及的古树名木,都要严格审批合理避让;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监察和巡查工作;持续对古树名木开展复壮、病虫害防治,对老弱枯残古树进行抢救性治理;继续完善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立卡工作,并通过建立二维码平台和GPS定位系统等措施,提升古树名木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记者:近年来,泸州市主城区新增了许多公园、小游园等城市绿地,市民休闲、健身更加方便,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泸州市公园建设有关情况?
市公园服务中心主任何刚: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具有自然特性的场所,绿色、生态、天然氧吧、城市之肺是城市公园的几个关键词。
泸州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前,市区内仅有忠山公园、冠山公园、龙马潭公园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园。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酒城,泸州市于2007年启动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创建以来,泸州市大力建绿增绿,按照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先后建设了木崖公园、江阳公园、张坝公园等,改建了忠山公园、长江滨江公园、沱江滨江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
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同时,泸州市不断加强公园绿地投入,截至2017年底,泸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580公顷,建成区内共有公园绿地52个。这些公园绿地各具特色,彰显了泸州的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内涵,如忠山公园突出精美古典园林和忠孝文化、长江滨江公园展现了川江文化和丰富的酒文化特色、张坝公园更注重“绿色生态、休闲锻炼”的生态休闲文化。
按照更生态更高品质的要求,目前一大批公园绿地已进入了规划建设范围,现已启动连江公园、玉带河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学士山公园、连江公园、城南公园等一系列公园的建设和完善,将为美丽泸州的建设增添更加靓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黄勇/文闻扬/图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有关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教授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