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次毕业,也有毕业离校后的第一次人生经历。也许是一次打工,也许是一次冒险,也许是一次旅游,经历各有不同,但总是那么难忘。本期推出的几篇文章就记述了这样的历程。它讲的是生命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片段,却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进图书馆当义务服务员
◎雷定昌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学分初小和高小两个阶段,初小四年,高小两年,毕业两次。
1952年,我进了泸州市皂角巷小学读初小一年级,开始“发蒙”。1956年6月,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季。漫长的暑期,许多同学使劲地吃呀、睡呀、耍呀,我却选择了进图书馆当服务员。
我家住西城花园路,班长吴永芳家住兴隆街,都离人民公园内的市图书馆很近。十一二岁的我和吴永芳,都有阅读课外书籍的共同爱好,初小毕业假期,便不谋而合去市图书馆,当儿童阅览室的义务服务员。
那时,市图书馆是五年前“川南行署”驻泸初期新修的标志性公共文化仿古建筑,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儿童阅览室就设在一层的左面,很宽大,儿童图书琳琅满目。来到这里,儿童阅览室的负责人尹大嬢对我俩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交待了任务和注意事项后,我俩便开始上岗。我和吴永芳戴着红领巾,别着“儿童阅览室服务员”胸牌,笑容满脸地站在柜台内,为小读者们办理借书还书手续,递书、检验书;走出柜台,监督小读者们遵章守纪,制止吵闹,忙里忙外,汗湿衣衫。“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常忙里偷闲在种类繁多的少儿图书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阅读。每天闭馆后,我们要打扫阅览室内外的卫生,倾倒垃圾,清理、摆放图书,安放、排列小板凳,关锁门窗,尽到最后一份责任后,才离岗各自返家。
我的第一个毕节季,为儿童阅览室服务了一个多月,直至8月领到太平街小学高小录取通知书,才依依不舍离了岗。既不交钱也不得钱,小试牛刀,第一次尝到了“上班”的滋味,又“以权谋私”趁机读了许多课外少儿书籍,获得了不少基础知识,为上高小充了“电”。
那年初小毕业后当图书馆义务服务员,距今已整整62年。那个有意义的暑期,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去云南砖厂做临时工
◎如缘
最近,朋友赵哥老两口带着高考得了高分的孙子高高兴兴旅游去了。我不由忆起了四十年前,高中毕业后自己去云南的情景。
母亲曾经对我说:“你两三岁时,我在乡里当妇女主任,多亏你七孃常常带着你……”后来七孃去了云南,在我十岁左右回来过一次,又好多年没回故乡了。
高中毕业后,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去了云南。一是去看望我七孃,二是想去看看远方的世界,究竟有多美丽精彩。
乘坐一天两夜的火车,感到世界之大,祖国之辽阔,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到了昆明,又赶小火车到了宜良县。七孃和姨爹到车站接我,四处张望的她,听见我喊七孃好一阵才回过神,拍着我肩膀说,“都长这么大了,不敢认了。”
住在七孃家,七孃对我特别的关爱照顾,嘘寒问暖,什么也不让我做,想洗碗扫地,也被七孃指使着比我小的表妹表弟抢着去做。她一有空,就向我谈及故乡的亲人,问长问短,怀念往事,让我感受到了游子“仍怜故乡水”的那份亲情乡情。
当我提到想要回川南家乡时,想方设法挽留的七孃说:“你若耍不惯,闲不住,就到砖厂去做临时工吧?只是做砖很辛苦,怕你受不了。”对于家境贫寒从小吃过不少苦的我来说,辛苦有什么可怕呢,反而长时间闲着才真是受不了。
为了不打扰七孃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执意住进了砖厂简陋的临时工房内,但每顿饭七孃还是坚决要我到她家吃。
两三月后,我领到了工资,七孃坚决不接受我的生活费。后来七孃一家陪我游览了云南的名胜古迹……当我提出回四川时,除了七孃就是比我小近十岁的表弟最舍不得我走,他说,“有你在家里,经常有肉吃。”临走前,还有一批做砖的工钱没结账,我说就留给七孃,不算生活费也算一份对长辈的礼节吧。可当我回到故乡不久,七孃依然把这笔钱如数邮寄给了我母亲。
而今四十年之后,那些走马观花看过的美丽风景都成过眼云烟,而他乡遇亲人的那份情景和亲手一把泥一把汗做砖的经历,却常历历在目。
跟着姐姐学赶场
◎张文
小学毕业那年,趁着暑假我跟着姐姐赶场学做买卖。
那天凌晨四点过,姐姐和我与相约赶场的四位邻居趁着月色出发。有的背夹背子,有的挑煤篼篼,在山间小路上疾步行走。我们胆战心惊走过逼仄陡峭的石虎沟,气喘吁吁翻过了山峦起伏的九龙水库,爬坡上坎地走过马刨井。早上八点过, 我们终于来到了金鹅池乡场上。
这个偏僻的乡场,石头铺就的街道凹凸不平,两边的瓦房低矮简陋。每逢农历三六九,周围的人都集中在这还不到一公里的地段,进行赶场交易。
从早上到中午,从场镇周边小路涌来的人们,背来了乡下种植的黄瓜、豆子等农作物和鸡鹅鸭以及蛋类等,大的卖买莫过于农民牵来的生猪了。
我们从城东到城西走了七八个来回,待快散场时,发现大家买的东西都差不多。基本上都买了黄瓜、鸡蛋、豆子,还有就是红苕粉条等。只有一个叫幺妹子的,除了我们买的她都有外,还买了两只母鸡。
幺妹子说她的这两只鸡,是她走出场口一二里路,向农民买的。因为场上的鸡都是“老鸡贩子”挑选过的,要买到好点的,就得多跑点路去蹭守路口。
大家都买红苕粉条,因为金鹅池油砂坡土壤所种植的红苕淀粉含量高,名气大,买来好卖。
回来的路上,尽管路边不乏农家施舍的茶水可以解渴,但烈日下不停冒汗很快消耗着体力。早上带的煮苞谷抵挡不了肚子的咆哮,于是刚买的黄瓜又派上了解渴充饥的用场。
第二天,我和姐姐把头天买来的东西拿到县城市场上卖了,还好没亏,赚了3元5角6分钱。
这个假期,我还到了大树和两河两个比较近的场镇赶场。虽然这两个场镇比起金鹅池,都通公路有班车,但是乘车去赶场却增加了一笔车费。所以,尽管赶场单边走路都不少于3个小时,我们赶场都是尽量选择“11号交通工具”了。
那个假期,让我体会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炼了我的意志。
新闻推荐
刘强主持召开泸州加快融入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时指出 泸州要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泸州日报记者肖婷本报讯昨日,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主持召开泸州加快融入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会商研究泸州...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