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天下文宗·四川首批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升庵吟”诗词吟诵大会在中国酒城大剧院上演。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昨日下午,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天下文宗·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天下文宗·共论“慎”典——杨慎学术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杨慎的人物生平、学术成就、诗词佳作、当代价值等,共论杨慎经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杨慎
因为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者和践行者,他虽然遭受“逆鳞廷杖”,放逐云南,亦造福一方,是为立功;四百余种著述、三千多篇文学作品,是为立言;勤勉立功和立言的过程中,实现了“立德”。杨慎积极参与滇蜀地方文化建设,他在云南,以文章魁天下,以文章教后学;杨慎的《滇程记》、《滇候记》记载了云南的地理、气候、民俗;他的《滇载记》、《南诏野史》记载了云南的历史、传说。
谭继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
杨慎是明代优越秀冠的文化巨人
杨慎由于“君子儒”的教育和家学相承,“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忘身”的教学家训,养成一身浩然正气,是一位真君子、真醇儒。在新时代,我们当用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杨慎,从他对文化中国、对中华民族、对民族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四个方面的贡献来重新认识他的历史定位,恢复他本来的历史面目。
雷磊 湘潭大学教授
杨慎研究回顾与展望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杨慎研究,大致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初兴之势,经过两代学人的努力,现在渐呈繁荣局面。对杨慎的研究,当前大致分为对杨慎生平研究、杨慎文献研究、杨慎文学研究、杨慎语言学研究、杨慎史学研究、杨慎哲学研究等方面。在未来,对杨慎的研究还应当不断夯实杨慎基础研究、开拓杨慎前沿研究,推进杨慎综合研究,强化杨慎学会和研究机构功能。
张兆裕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大礼议”改变了明代政治面貌
“大礼议”的讨论是明嘉靖时期诸多礼制改革的先声。人们对相关礼法的理解因为出发点不同而产生歧义,“大礼议”发生的根源在此。其次,“大礼议”经历了情与礼到权与势的变化;其三,世宗皇帝的个性对“大礼议”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其四,阁权在嘉靖朝时成为皇帝的附庸,“大礼议”改变了明代政治的面貌。
舒大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杨慎对“蜀学”研究的贡献显著
“蜀学”作为诞生并主要流行于巴蜀大地的学术,源远流长、体系鲜明、内涵丰富,杨慎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几位学者之一。杨慎对巴蜀文化,蜀学人物进行了系统关怀和研究,极大推动了蜀学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对蜀学制度、蜀学义理、蜀学信仰、蜀学精神等的关注和阐释,为我们研究“蜀学”、振兴“蜀学”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
李国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杨慎考证了泸州方言古词
杨慎在侨居泸州期间,考证了不少泸州方言古词。杨慎在明代考据学上成果卓著,特别是对“文字音义”的考据为明清考据学家所重视,他写的《俗言》一书中考证了五十多个古词语,其中有两个至今保留在泸州话里。即为:殻浊虫、磨鋊,其中,“磨鋊”不是现在人们吃的“ 魔芋”,而是指“凡物用久了,渐渐磨光或磨去棱角都叫鋊”。
何孝荣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
杨慎是明代考据学的开创者
杨慎考据学著作,多以“丹铅”命名,包括《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赘录》等11种,涉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史事地理”等方面的考订和研究。杨慎对儒家经典、文字音义、史事地理的考据,很多篇条能得其实,揭示出历史真实,解决了众多学术问题,影响直接波及到清代的乾嘉考据学派。
蓝勇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杨慎为何多次路过泸州并侨居泸州
杨慎30多年被贬谪生涯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泸州,在云南四川之间往返选择走泸州,这都与当时的历史格局有关。明代,云南政治经济中心开始向东南推移,泸州是云南入蜀之处,加之泸州的航运地位凸显,当时的人更多选择走水路。从云南过泸州回新都,虽然路程不是最短,但却是经过发达地区最长的路程,这样走起来更安全。以上原因,都让杨慎从云南往返巴蜀绝大多数时候都选择过泸州。再加上泸州人热情好客,山好水好人好,所以杨慎晚年选择侨居泸州。
新闻推荐
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 市州考点师资公益培训班泸州开班
◎王奇杰昨日,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泸州市文化馆和市音乐家协会承办的2018年度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市州考点师资公益培训班在江阳艺术宫开班。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参加培训的各市州音乐教师...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