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前来听讲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昨日,酒城讲坛——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天下文宗·四川首批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专场讲座在巨洋会议中心举行,四川大学博士后秦际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李殿元、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和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齐聚酒城共话杨慎。
讲座现场,秦际明等人分别作了题为《新都杨氏父子与明代“大礼议”》《杨升庵的“不幸”与中华文化的幸运》《杨升庵与民族文化传播》《杨升庵生平、要事、评价与晚年潜居地泸州地脉文脉简概》的专题讲座。来自泸州各高校以及文化、历史届人士共300余人一起聆听了讲座。◎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文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图
从“大礼议”看 杨慎的士大夫气节
主讲人:四川大学博士后秦际明
作为本次酒城讲坛的首场讲座,四川大学博士后秦际明从杨慎及其父亲杨延和的基本情况讲起,着重介绍了明代“大礼议”的基本情况,以及杨慎、杨延和在其中的政治立场等。通过对明代“大礼议”的讲解和分析,体现出杨慎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气节所在。
秦际明说,有人认为明代“大礼议”是君权与阁权相争,有的人认为是心学和理学的正面交锋,大家观点有所不同。但统一的认识则是,在明代“大礼议”事件过后,当时的士大夫爱国之心大减。
秦际明表示,通过明代“大礼议”整个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杨慎不仅是一名文学家,他也是一名传统的士大夫,他拥有士大夫的节气和精神,能够让人们对杨慎有一个更加丰满的印象。同时,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具体案例分析,让大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不仅是丰富的诗词,也带有非常浓厚的伦理道德观念等。
在当前,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处于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学习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自己人格的培养,二者不该有所偏废。对历史文化的体知不仅是增长修养和见闻,也是对做人的境界、志向和担当精神的培养。
少了一个政治家 多了一位文学家
主讲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李殿元
“杨慎是不幸的,他因为‘大礼议\’纷争被贬至云南;同时,他也是幸运的,杨慎取得丰厚的文化成果与他‘被逐罪臣\’不无关系。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杨慎在面对人生挫折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去选择。”李殿元在讲座现场说到。
讲座中,李殿元从“杨慎24岁当状元,好幸运”说起,他讲道,当时看起来,杨慎仕途一片光明,但杨慎为人正直,不畏权势,这样的性格让他在“大礼议”纷争中远离朝廷这个政治中心,而且家人失散,夫妻分离,人生遭遇极大的“不幸”。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礼仪”事件或许使中国古代少了一个政治家,但却使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
李殿元说,杨慎从踏上谪戍之途起,就开始创作与著述。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仅凭自己苦学、实践、记忆,在滇南时就写出了不少笔记、选本以及许多注释性书籍。同时,环境的恶劣没有让杨慎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放逐期间,杨慎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另外,杨慎在不忘著述的同时,努力促成南疆各族与汉民族的文化大融合,直接推动和发展了云南文化。
泸州魅力 引杨慎晚年潜居于此
主讲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
杨慎66岁前后,在川南泸州置宅潜居,为何选择泸州?祁和晖认为有四大条件:泸州区位特点与水脉、地理优势;泸州古老的文脉吸引力;泸州官民朴实仁义而活泼的社会生态坏境和泸州山水生态吸引力。讲座上,祁和晖从杨慎的生平简历、生平要事要绩、对杨慎的历史评价、杨慎晚年为何潜居泸州四个方面开讲。
祁和晖说,杨慎生平要事要绩可归纳为:“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上的三大神话级传奇”。其中,第三大传奇为杨慎创造了中华学术史上的神话传奇。在刑贬边荒的数十年岁月中,社会环境、文献条件、信息交换都不利的情况下,他为后人留下如文学遗产,著述达269种(据王文才《杨慎学谱》考定),诗词曲3132首(据倪宗新编收《杨升庵诗词》统计)。
历史评价上,《明史杨慎传》基本是按照一位文化巨人评价杨慎。参加缔造新中国的两位革命前辈与文化大师李一岷与张秀熟,对杨升庵的历史评价更为精准,张秀熟说:“综计升庵毕生行事,我敢大声高呼:杨慎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哲人”。 李一岷认为:“升庵功业,当以在云南推行中原文化,使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与融合,对中华民族的成长有贡献。”
以中原文化平等视角 看待云南文化
主讲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
杨慎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崇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在几十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注重民族文化教育传播,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希平说,杨慎具有通达的民族文化观念,通过广泛结交各民族友人,传播中原文化。同时,杨慎还大力介绍宣传西南山川风物和人文资源,加强外界对云南等地的了解,形成良性互动。
徐希平讲道,据说云南人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与杨慎,而杨慎是第一个以中原文化平等视角看待云南文化的,这与其平等通达的民族观念密切相关。
徐希平说,在云南几十年期间,杨慎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并广泛结交的西南各族友人,对西南山川风物民俗风情的描绘不吝笔墨。特别是杨慎通过文化教育、结社、讲学、题赠、序跋,借助他状元、学者的感召力,云南文士齐集左右。杨慎充分利用云南的众多风景名胜这一乡土教材,直观呈观云南各族人民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云南民族文化的再生力量。
徐希平介绍道,时至今日,云南人民修建多处祠、亭、馆、舍、楼等,如杨太史祠、碧峣精舍、三贤祠、写韵楼等,每一处纪念地,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新闻推荐
三年创文,一创即成。去年,泸州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市民共享创建成果。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泸州市积极探索美丽城市建设。作为探索...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