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竹海。杨涛摄
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开园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杨涛摄
白节竹农采挖冬笋。刘传福 摄
□金其云 杨涛
“楠竹从这里出去,价值差不多是按斤计算,最便宜的每斤都要超过百元。”3月26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竹制品展厅,泸州竹韵公司销售部负责人胡旷怡指着手中的竹工艺灯罩说,200克竹篾,市场售价380元。
半截翠竹,金价售出!这一切,主要来源于纳溪点“竹”成金,生态富民。
林木绿化率57%,林地面积90多万亩,12万亩楠竹核心区;建成全国知名 “竹类基因库”——大旺国际种竹园,全区竹类品种达220个;2017年,全区林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34.59亿元,助农人平增收2400元以上……近年来,纳溪区立足丰富的林竹资源,围绕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总体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兴区”“纳溪生态+”战略,大手笔布局百亿林竹产业,建设高新林竹产业园,发展林地立体循环经济,点“竹”成金,走出“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根翠竹致富一方百姓”的生态富民之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50万纳溪人乐享生态环境赐予村美业兴民富的“红利”。
生态为棋,布局百亿竹产业
“每年整合资金4500万元以上,以每年2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竹林基地提升。”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说,新建和改造低产低效林竹基地,成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料车间”。纳溪区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现代林业产业突破的实施意见》,结合林业、农业、水务、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实施“百里青山翠竹工程”和“竹林提质增效工程”。
“竹纤维项目投产后,每年所需竹原料45万吨,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有望实现1.5亿元。”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四川银鸽纸业、泸州竹韵工艺等80余家造纸、竹碳、竹酒、竹笋、竹编、竹纤维、竹压板等竹类生产和加工企业相继入驻,找到了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纳溪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中国生态魅力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生态环境改善,“能源车间”富足,企业发展壮大,林农鼓起腰包,纳溪“生态为棋,落子林竹”布局百亿竹产业带来丰厚回报。
高新引领,“把一根竹子吃到底”
“立足竹产业发展空间大,做好顶层设计,走特色发展之路……”2016年10月,中国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大会在纳溪区举行,40多名国际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和竹企业的专家为纳溪支招,助力纳溪竹产业发展。
“项目投产后,年产值约2亿元,年税收750万以上。”2016年9月28日,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开园,上海英正辉竹浆模塑制品、泸州竹韵工艺等10多家竹类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园区依托国际竹藤中心、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课题研究组、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科技支撑,立足环保高新,重点发展竹制新材料、竹食品药品、竹家具用品、竹工艺品和研发培训等特色产业,提升全竹利用率,实现“把一根竹子吃到底”目标。
“将楠竹经过科学防虫、防腐、软化处理后,编织成中高端家具和工艺品,500克竹篾就能卖几百元,最高可卖到1000多元。”泸州竹韵公司负责人陈林说,公司以竹木藤为材料,每年有5万多件竹制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及东南亚国家。
“力争到2020年入驻企业20家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谭荣兵说,园区将通过“基地+合作社+养殖户+市场”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培育产业。
目前,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已吸引上海英正辉竹浆模塑制品等10多家竹类研发、加工企业相继入驻;与国际竹藤中心、茅以升基金会、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单位合作,把园区打造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培训为一体的西部竹产业示范基地。
循环经济,带活经济增收富民
“每亩每年400元的流转费,值得。”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竹农龙朝贵抓住机遇,把40多亩竹林全部流转给村里的奇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仅流转费就收入1.6万多元,同时夫妻俩农闲到合作社打工,每月还能挣四五千元。如今,龙朝贵已购买了轿车,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纳溪区整合项目资金6500万元,打造万亩林竹示范园区,通过“基地种植—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把企业初加工车间生产的废弃竹屑、竹渣进行粉碎、消毒,发酵后,培植竹荪、木耳、灵芝、蘑菇等菌种发展特色种植业,然后把种菌残留的菌包送进蚯蚓养殖场,养殖蚯蚓供给林下禽畜,最后剩余的渣土返回竹林,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企业壮大、竹林增值、竹农增收“一根链条”的循环生态效应。
“以前遍山都是死楠竹,砍来当柴烧都烧不完。”奇竹种植专业合作社陈泉说,前几年建筑工地取消楠竹建材,林区楠竹卖不出去,很多竹农只能守着“金山”而叹。如今,林区的企业初加工车间,以保底价全部“吃尽”竹农楠竹,楠竹在林中就可以变成钞票。专合社还带动周边100多户竹农发展林下竹荪、羊肚菌、黑木耳、灵芝等近1000亩新型林下经济林,片片翠竹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和家门口的 “提款机”。“通过林下立体循环,原来三年砍伐一轮的楠竹林,每年每亩竹林综合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产值是以前的10—20倍。”
振兴乡村,融合林旅“竹”梦小康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林旅融合是纳溪最好切入点。”纳溪区委书记徐利认为,做好这篇文章核心是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推动林旅、农旅融合发展,让“全域旅游”在纳溪实至名归。
纳溪区整合旅游专项资金和林业项目资金,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花田酒地、凤凰湖、天仙硐、云溪温泉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大旺竹海、打古普照山、龙车鼓楼山等生态景区景点,打造林区景点和旅游环线,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平时每天有2-3桌客人,节假日和周末每天有十几桌,自家的房屋,山上的竹笋野菜,农家的土鸡土鸭,成本少,利润可观。”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张治国的农家乐紧邻“云溪温泉—大旺竹海—打古普照山”旅游环线,是纳溪最早因林竹旅游得到实惠的村民。这几年,随着纳溪对大旺竹海景区的开发,到林区旅游观光和体验采挖的市民增多,位于大旺竹海林区核心区的高峰村,在短短两年就发展到近20家农家乐餐馆。
“林旅融合”“农旅结合”助推纳溪乡村之美。如今,纳溪区凤凰湖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旺国际竹种园培育竹种200余类,是西南地区品种最多的园区,被誉为“西南竹基因库”;大旺竹海景区荣获四川省首个 “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白节镇以建设“中国第一竹镇”为目标,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
“去年,纳溪区旅游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110万人次。”2012-2017年纳溪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5%,旅游年总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林旅融合,“竹”梦小康,已为纳溪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注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
新闻推荐
“健康快车火车医院”开进市妇幼保健院 今日至15日 为市民免费筛查“糖网病”
本报讯(龙磊记者晨晓刘墨)今(9)日至15日,“健康快车火车医院”将开进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市民提供免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泸州市及周边地区以往诊断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全身糖尿病并...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