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婷 实习记者 马梦蝶
昨(8)日,春日的暖阳照耀在茜草工业遗址老旧的砖墙上,与时光印刻在建筑上的萧索之感不同,建筑内别有一番热闹景象。
陈旧的厂房、斑驳脱漆的机器、布满油渍的地面、红底黑字的标语……具有厚重年代感的旧物留下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印记。如今这笔宝贵的泸州工业文化历史正吸引着四面八方来客,不过短短半月,就有15000多名游客前来参观。
如时光机一般
带领工人忆往昔
茜草工业遗址开放,最受吸引的莫过于曾经在此工作的工人,他们来到这里,就如同坐上了时光机回到过去。
“我们以前就是用板板车把钢材从钢材库拉到这个一车间。”余开英指着展馆内的机械与身边的人交谈着。余开英曾是“三长”厂的搬运工,在这里工作了15年,如今退休在家安享清福。近日,她和几位同事约着,一起回到曾挥洒过汗水的车间来看看。
“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回忆。”余开英说。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她和同事们的思绪仿佛也回到了十多年前的过去。
一边是回忆过往,一边则是精神鼓舞。在前来参观的游客中,不乏对“三线建设”充满好奇的人。参观结束后,游客心中有所触动。
“参观完后我对这里面的标语感触特别深,感觉到了当时工人为泸州建设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游客陈雪梅说,希望今后在茜草工业遗址建设的过程当中,既能保护好留下的历史物件,也能让当年工人们努力拼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精神备受鼓舞
游客众望展未来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项目一期‘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展馆内,解说员穆昭君正激情澎湃地讲述着茜草工业遗址的历史故事。游客们听完讲解,对曾经的工业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茜草工业遗址打造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穆昭君说,作为这里的讲解员,遗址内的每一个物件都让她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一群人直面忧患勇挑重担。而这群人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越苦越累心越甜的精神,则将永远给她带来启示和思考。
自2月茜草工业遗址开馆以来,穆昭君已经接待了几千名游客。她告诉记者,大部分游客都很看好项目的发展,他们希望项目建设不仅有工业时代的回忆,也能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学习的聚集地。
如今,该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用。在下一步打造上,茜草工业遗址将以“泸州是一座光荣的城”为主题,打造“1+N”博物馆群。并在整个园区内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川南风情商业街、主题文化酒店、文化餐饮等业态,将该区域发展成集工业保护、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旅综合体。
新闻推荐
泸州市举行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 86家单位入场,提供9000多个岗位
本报讯(记者吴娟)昨(7)日上午,泸州市“春风行动”女性就业专场暨智能终端企业招聘会在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西门市场举行。86家用人单位提供9000多个岗位,吸引求职人员500多人次,现场有124人达成就业意向,...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