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 “粮食酒不上头”的说法,真正的传统粮食酿造酒香而不呛,微苦而不涩,入口饱满,回味很好,喝后不口干、不头疼,醉酒之后苏醒较快。怎样辨别 “粮食酒”和“酒精酒”呢?
近日网上一个小视频提供了一个检测纯粮白酒的简单方法:往白酒酒杯里按1比1加入清水,变浑浊的就是纯粮酿造的白酒,依然清澈透明的就是酒精勾兑的酒。但该视频被专家质疑不一定有效。其实早在2017年4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已专门针对相关视频做出公开说明:“引起浊变的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酯 (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同时,高级脂肪酸酯并不是改善和提高白酒感官质量的主要成分。有些优质高档白酒加水也不会出现浊变。 ”
看来这一方法并不十分靠谱,那么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白酒执行三类标准
目前,消费者判断商品属性最直观的方法是看标签。那首先看看市场上的白酒执行的标准:
我国白酒按风格特点分为浓、清、酱、米等香型,走访市场发现,不管哪种香型的酒,执行三类标准:
一是 GBT10781或者酱香型GB/T 26760-2011。不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酒在产品标准上均标为“GB/T10781”,价格有高有低,从不到10元到几百上千的产品都有;
二是GBT20822。在市场上只占少部分,多数是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一些知名品牌也生产;
三是GBT20821。多见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
这三类标准代表什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表示,消费者通常所说的“粮食酒”即传统工艺酿造白酒,与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在相关国家标准中有明确的区分:
GB/T 10781固态法白酒,人们习惯地叫做“粮食酒”,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其香型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特香型、药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馥郁香型和老白干香型等。这类白酒依其香型不同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如在我国白酒产量中占比较大的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执行的标准是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
GB/T20821液态法白酒是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醇串香或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人们习惯性地叫做“酒精酒”。
GB/T20822固液法白酒,即以固态法白酒(纯谷物为原料)不少于30%、液态法白酒(食用酒精酒)勾调而成的白酒。可以理解为白酒中有一部分是酒精酒,一部分是粮食酒。
对以上白酒的酿造方法,消费者一般所说的“粮食酒”即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是中华传统食品产业的代表,采用纯粹的粮食为原料、用曲经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后贮存、勾兑生产出的中国传统优质白酒。也只有固态发酵的白酒是符合纯粮酿造的工艺,而液态和固液结合法酿制的白酒则与食用酒精密不可分,但这也不意味着液态和固液结合法酿制的白酒是不安全的。
选购鉴别有诀窍
尽管普通消费者要鉴别 “酒精酒”有相当难度,但一些快速甄别方法,对初步识别以假充真液态法白酒还是十分有效:
1.看标签。认准GBT10781是固态法白酒的执行标准。如标注产品执行标准是GB/T 20821《液态法白酒》、GB/T 20822《固液法白酒》等标准,而配料表中却没有食用酒精或标称“纯粮酒”的,则该产品有以假充真嫌疑。
2.切忌崇拜品牌,特别是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知名大品牌。一些固态法白酒的大品牌一样也在生产液态法白酒,个别企业也在违规标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3.问价格。就生产成本而言,目前如果某“固态法白酒”标价较低,如在一二十元/瓶,其真伪就值得怀疑了。
4.闻气味。如果白酒中兑入食用酒精比例较大,可以通过闻香气察觉。
5.做实验。有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取同一企业生产的同酒精度的纯粮酒和疑是“酒精酒”各10ml,分别加入lml的氢氧化钠(6mol/L)溶液后在10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观察其颜色变化,通常相同基酒勾兑的白酒,原酒含量越高,酒体颜色变得越深。
(孟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肖则兰唐瑜)3月1日,江阳区法院法官到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就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精准普法。活动中,法官根据老旧小区出现的问题,结合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