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五年创“国卫”挥洒汗水 他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8-01-08 16:03   https://www.yybnet.net/

市民们正在创卫知识栏旁阅读作为当时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公交车更是创卫工作的重点

》》》》 穿着警服去扫大街,也是为人民服务

“最开始心里有些不舒服,想着自己穿着制服去扫大街,被熟人看见了面子上挂不住。”杨学军说,第一次上街是打扫新区转盘一带,当时新区转盘还有一段棚户区,路面是六合板拼接而成的,拼接的缝隙很大,里面有各种烟头、瓜子壳、果皮。

“听我们老领导说,这段路不好打扫,维护更难。住在这里居民素质比较差,可能扫完半个小时,就又有垃圾扔到地上来。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扫地,还要给这些居民做工作,穿上警服比较有说服力。”杨学军拿着扫把想要敷衍了事,结果被带队的老领导抓了个正着,“老领导直接把我的扫把抓过去,然后沿着地面扫了一遍,边扫还边告诉我这种地该怎么扫。”杨学军看着老领导亲力亲为,有些不好意思,“我从老领导的手里接过扫把的时候,领导告诉我,无论是制止犯罪还是扫地,都是为人民服务,创卫工作,就是让泸州市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我要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做事。”杨学军开始放平心态,认认真真扫起地来。

》》》》 老领导教授干警在创卫中如何与市民打交道

然而,棚户区的居民看着外面正在扫地的杨学军一行,开始纷纷将自己家里的垃圾往门外扔。本来扫得干干净净的街道,被他们一扔,又布满了垃圾。

杨学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没有了,心里非常气愤。“我上前去制止了一个正要扔垃圾的居民,让他别把垃圾往地上扔。他估计看到我是警察,就把垃圾收了回去,结果等我一转身,他又偷偷把垃圾扔了出来。我上去敲他的门,他也不开。”杨学军独自在那里生闷气,结果看到老领导拿着一个口袋走了过来,然后敲了敲那个居民的门。“老领导问那个居民还有没有多余的垃圾要扔,让他把垃圾都拿出来放到口袋里。”没过多时,居民提着一堆垃圾开了门,扔进了老领导的口袋里,“以后你们有垃圾要扔,就集中等收垃圾的环卫工人来了,再统一给他们,别随便往地上扔。”老领导对那个居民说。

》》》》 创卫小技巧,得到全面推广

随后,老领导又转向杨学军:“做事情要找办法,穿上这身警服就要为群众考虑。”杨学军听了之后,立刻跑到街边的小卖部去买了一叠口袋,然后学着老领导的法子,挨家挨户去和居民沟通,一边告诉他们不要乱扔垃圾,一边宣传创卫的事情,果不其然,这个法子得到了这些居民的认可。“之后,新区转盘那个地方的垃圾减少了很多,而且其他单位还将这个法子借鉴了去,成为泸州创卫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上世纪90年代,泸州的创卫工作可谓是牵动了无数人的人心,从政府到群众,每一个人都在为创卫工作添砖加瓦。

那个时候,创卫成为了泸州市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在街道上,都能看到创卫宣传的队伍和车辆;在主城区的各个板报和刊物上,能见到各类关于创卫的宣传文章和标语;学校里组织学生学习创卫工作的方针和办法;各个单位自发组织形成创卫的工作小组,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创卫以前,没人能够想到这个川南地区的边陲小城能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川江都市报记者 孙骋

职工放弃双休,创卫期间轻伤不下火线

1993年,罗清华在纳溪机械厂任职办公室主任,创卫期间,他又被任命为创卫工作小组的组长,每每回忆起那几年的创卫工作,罗清华都不住感叹:“那时候的人真的很团结,而且把创卫当成了自己的事情。”罗清华的感叹并非没有缘由,1993年,正好是泸州市向国家卫生城市迈进的第一年,铺天盖地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见。

》》》》 家里的收音机天天都在播放创卫口号

“家里的收音机天天都在放创卫的口号——热爱泸州、建设泸州、美化泸州,我妈每天都会问我有没有泸州创卫的新动态。”罗清华告诉创将都市报记者,其实当时他对于泸州是否能够创卫成功抱有很大的疑问。

“之前,泸州创省级卫生城市都比较吃力,想要三年时间‘创国卫\’成功不太现实。”罗清华虽然心有顾虑,但仍然兢兢业业的完成市建委安排给单位的创卫任务。

》》》》 单位抓创卫,出现不合格将被严肃处理

“主要是抓单位的垃圾处理和四害整治。那个时候,单位条件比较落后,而且因为经常会有大型车辆进出,带进来的泥沙比较多,每天都要安排员工拿着叉头扫把扫地。我作为创卫工作小组的组长,每天都要带着职工们打扫路面卫生。”罗清华记得,当时市里提出了门前三包政策,这个政策不仅针对商铺,对于各个单位和企业也一视同仁。

“每天单位的大门口都要安排员工蹲点,拿着铲子铲掉地面上留下的泥沙,然后再用扫把清扫。”罗清华说,为了创卫,他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罗清华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当时整个单位的职工分成了4个小分队,每个分队负责一个周的卫生维护。“单位领导在上班和下班之前都会检查路面卫生,当时制定了一个表,门前卫生、办公室卫生、生活垃圾和工作垃圾的清理,还有工具收纳等。每一项都有一个打分标准,如果一个分队在一周内的考评中连续两次出现不合格,将会被提出批评。一年内出现4次不合格的分队,将会被严肃处理。”

》》》》 创卫迎检关键时刻,咬牙坚持带病上岗

在严格的监督之下,纳溪机械厂的创卫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但是,也正是为了让单位的卫生条件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罗清华经常放弃双休日,自发到单位打扫卫生。

“还记得当时创卫迎检的头一天,我们要灭鼠,需要在各个老鼠可能出没的位置投放老鼠药。”当时罗清华发着高烧,厂里的领导让他在家好好养病,罗清华认为自己是创卫工作组的组长,不能在这种关键时候撂挑子。

“搞了三年的创卫工作,明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我要是一松懈,下面的员工也有可能会松懈。”罗清华坚持带病上岗,指挥投撒老鼠药,而且还亲自值夜去监督老鼠药是否产生了效果。“当时那个老鼠药的药效维持的时间不长,很快就会失去效果。”罗清华说,除了放置老鼠药,还要在老鼠可能出没的地方放一个小板子,上面铺陈石膏粉,如果有老鼠经过,石膏粉上就会出现老鼠踩过的印子。

》》》》 获悉创卫成功的消息,厂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晚上我要一直巡查,看有没有在投掷了老鼠药的地方还有老鼠出现。”罗清华顶着病体,在创卫最关键的时候坚守在岗位上。“创卫检查完了,我去医院量体温,医生说我再不进行治疗,就要烧出脑膜炎了。”罗清华说,当时为了创卫,大家都使出了全身力气。

“当创卫成功的消息传回泸州的时候,厂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大家都为泸州创卫成功感到自豪,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份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95年泸州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正是他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C

车辆要进城 先得过清洗这一关

刘叶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1993年,为了创卫成功,政府在关口和南城设置了洗车场,只要是进城的车辆都必须清洗才能入城,而他就是当时洗车场的一名洗车工人。

》》》》 洗车工人时常遭遇车主的不理解

“为了让城市道路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只要是进城的车辆都必须强制进行清洗,这个事情在四川应该是属于首创。”清洗车辆,看似一个没有难度的工作,但对于刘叶等洗车工而言,却并不轻松。

“因为当时的规定,使得许多车主怨声载道,他们认为自己的车并不脏,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每次我们洗车的时候,车主就会在旁边大声吼骂。”

》》》》 洗车工不仅要平息车主情绪,还宣传好创卫知识

刘叶说,当时他不仅要洗车,还要负责平息车主的情绪,同时还要向车主宣传创卫工作。

“好几次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车主,其他同事都不敢上去接话,我只有硬着头皮上去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实在没办法沟通,才去请建委的值班同志给车主做思想工作。”而且,因为入城车辆全天都有,刘叶等人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我们分成两个班,每个班要上工作12个小时。遇到停水的时候,我们还要拿着桶去打水来洗车。”当1995年泸州市创卫成功的时候,刘叶非常兴奋,“我们作为维护泸州道路卫生的第一关卡,付出了很多,心里也有许多委屈。但是,在泸州创卫成功的时候,我们从心里感到开心。希望泸州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荣誉,让我们一直自豪下去。”

民警挽起裤脚

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

杨学军想起自己的创卫经历,脸上便露出笑意,“当时我还是派出所的一个小干警,每周的双休日,所里的老领导就会带着我们上街去打扫卫生。”杨学军记得,当时去扫地的时候,所里要求他们穿上制服。

新闻推荐

“拉一把”

2016年,因不满在学校被他人强行收取“保护费”,四川省泸州市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刘某决心“自立门户”,纠集在校学生、社会闲散青年共30余名,成立了“地下学生会”。这一线索很快通过“纳爱”联络站报...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五年创“国卫”挥洒汗水 他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