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张清华、傅庚辰、欧阳江河、谢有顺、叶开、李少君、鲍国安、陈晓光齐聚酒城 共享诗酒歌文化盛宴

来源:泸州日报 2017-11-13 12:59   https://www.yybnet.net/

共享诗酒歌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肖婷 谢蕤 朱虹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摄影报道

11月10日-15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泸州市举办。作为文化艺术周活动之一,酒城讲坛首场讲座于11-12日在南苑会议中心、巨洋会议中心开讲,来自文学界、文艺界的专家学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各自的观点……从古论今,带给现场观众一场诗、酒、歌的文化盛宴。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是一项响应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推广普及诗歌的公益性活动,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中国诗歌网、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视华凯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承办,以进一步扩大群众对诗歌活动的参与度,共同构建更加健康的诗歌文化环境,进一步发挥诗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各地的文艺界人士也对本次活动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主流媒体、汉学家、朗诵艺术家、文化名人等齐聚泸州,共同分享这场艺术盛宴。

诗酒同出一脉、相映生辉

●讲座题目:《万古愁,抑或中国诗歌的精神》 ●主讲人: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张清华

作为首位讲座嘉宾,张清华用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以“中国诗歌的精神”纵论千古诗情。“把‘诗\’字拆开,就是左‘言\’右‘寺\’。”在讲座中,张清华首先对诗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诗就是研说具有神性的语言。同时,诗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超越了世俗局限,更赋予了一种梦幻境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讲座中,张清华不时借鉴古今诗句中的名句进行解析,并点出了诗与酒的联系。

酒为什么会与诗歌有联系?张清华认为,诗酒同出一脉,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

“诗酒文化是非常好的一个话题,诗是酒神的产物,诗是酒神精神的一个外化,酒是人类文化文明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源于人类精神的一个内部构造,所以不同民族都不约而同地发明了酒,通过酒,人类的精神可以获得一种释放。”张清华说。

谈到泸州,张清华坦言这是自己首次来到这座城市,但却已经深感泸州人对酒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与热爱。谈到本次诗酒文化的融合,他更是予以了充分肯定。“这座城市有悠久的酒文化传统,这次诗人们汇聚在这里,我觉得无形当中赋予了酒文化一种更丰富的、更高的一种含义、一种内涵,或者说赋予了酒灵魂。”

互联网时代 泸州在表达时就是中心

●讲座题目:《万物互联时代的诗生活》 ●主讲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

“泸州山美水美人好,是一座非常好的城市。”这次是叶开第二次来泸州,相比第一次来,他发现泸州城市更加干净整洁。

近来,叶开在做互联网研究,时常关注互联网热点事件。此次来泸,叶开作了《万物互联时代的诗生活》的主题讲座。“阿尔狗战胜李世石,人工智能诗人‘小冰\’已经出版诗集,我们是悲观还是受益智能时代?”讲座中,叶开从科技改变生活说起,通过幽默风趣的生活实例,阐释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干预以及对个人的促进。

“我们今天的小说不匹配这个社会,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否有失语症?”叶开认为,文学(包括诗歌)提供生命体验,激发人对未来丰沛的展望,可以是乐观的,也可以是悲观的。人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得到这种展望。“我个人认为诗歌是高效率表达,要运用隐喻。”叶开认为诗歌创作要深度介入和理解生活,抓住变化,写出时代特色。

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叶开认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活动,既根植于传统,又把现在人们提升生活、文化的愿望进行了升级。

“酒为什么会对文学艺术有直接作用?酒本身能消解秩序,刺激灵感,让我们对偶然的、琐碎的事件更加敏感。”叶开举例“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刺激灵感,带来美妙的感受,促进了文化和人格的升华。他认为,泸州本身酒文化氛围浓厚,虽然地处西南,但在互联网时代,地理的相对偏僻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写作,我们在思考,泸州在表达的时候就是中心。”

泸州应在全球范围内 发扬诗酒文化传统

●讲座题目:《百年新诗的现代性建构》 ●主讲人:著名诗人、评论家、《诗刊》副主编李少君

学界一般认为,新诗的发生,时间确定是从1917年胡适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2017年正好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

李少君此次来泸州,特意为泸州民众和因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来泸的全国各地文化学者带来了一次中国新诗歌发展的浪漫之旅。李少君认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分为向外学习时期、向内寻找传统时期、向下挖掘时期。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当代人在多维度的融域视野中,诗歌更需要向上超越。

在接受记者专访中,李少君表示泸州是一个诗酒文化浓郁的地方,他在古籍中常读到关于泸州的诗歌。李少君认为诗酒文化需要弘扬和传承,泸州是著名的酒城,不仅应在中国树立起诗酒文化的大旗,还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发扬诗酒文化的传统。

李少君表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会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和效仿,讲中文、喝白酒也可能成为世界性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泸州老窖积极开辟海外市场,走在前面,起到先锋、开导的作用,对推动整个中国白酒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泸州可以在这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国际上,一方面把中国的白酒文化推向世界,另一方面将西方的诗酒文化介绍到中国,让诗酒文化在泸州成为标志性的品牌。

诗歌创作与演员表演 都需要如白酒般“酝酿”

●讲座题目:《人·酒·诗·戏》 ●主讲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鲍国安

“下高速进泸州城,感觉这个城市的变化太大了。”七八年前,在重庆拍戏的鲍国安来过一次泸州,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他抽空去了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参观。

鲍国安说,曾经接下一部不甚有名的电视剧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拍摄地离泸州近,他能够来看一看《三国演义》开篇杨慎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泸州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他向往已久,对泸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来泸州自然不能不谈酒。

鲍国安分别举了周恩来总理和导演谢晋在外交、宴请等各种场合喝酒始终彬彬有礼、面带微笑的那种风度,始终把握住自己在一个最佳状态的风采,来阐释酒品如人品这句话。不擅长喝酒的他却偏偏与酒有缘。前不久,他为中国酒业协会拍摄了一则广告,端着酒杯的他面对镜头说,饮酒要浅意有度,微醺而不失风貌。酒品如人品,痛快人生。

鲍国安认为,酒是人们生活当中不能离开甚至激发感情不能替代的东西。仍然处于调整期的中国白酒企业需要把中国酒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国人的幸事,也是酒企的幸事。

“酒非常伟大。我发现,由酒而产生的一个词‘酝酿\’,是我们诗歌创作、戏剧创作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的。”鲍国安说。“为什么不选择别的词汇来形容人思想的美妙的过程,唯独用造酒的过程‘酝酿\’二字?这足以说明古人认识到酒的酿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美妙的过程,因此它才有资格来承担这么样一个包括诗人、艺术家、建筑美学家所有的创作这样一个过程。‘酝酿\’之贴切、之到位,没有任何其他词汇能代替。”

因此,无论是诗歌创作、演员表演,都要真的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就跟酿酒一样,必须把整个过程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才能拿出好的作品。

酒品如人品,诗品、戏品亦当如人品。

能够“大唱”,才是经典好歌

●讲座题目:《中国歌曲百年》 ●主讲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词作家陈晓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声,流传的经典歌曲都是按照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创作的作品。”陈晓光说,中国歌曲有一个特点,和时代结合得非常紧密,和社会进程结合得非常紧密。

百余年中,中国经历了两次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大冲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乐东渐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涌入。百余年中,中国出现过三次歌曲创作的繁荣——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繁荣。

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无论哪一种音乐,在陈晓光看来,要传唱下去甚至成为经典,必须同时具备好听、演唱上口、易于流传三点。他直言,现在很多歌曲越写越复杂,难度越大,素材不集中,让人根本记不住,这是当下歌曲创作的病态现象。“两个八度或者出点假声,歌曲不是越难越好。还是应该顾及大众的审美,流传的歌曲歌词都并不复杂,四句六句最多八句。歌曲从规模上来看不大,但是经过编排、转调,可以‘大唱\’,这样才能传唱开来。”陈晓光说,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就是因为不复杂而且好听。

陈晓光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门打开后,港台流行音乐传了进来。其实,中国的流行歌曲诞生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时期的流行歌曲一直被斥为“靡靡之音”,以至造成后来很多人对流行歌曲的歧视。

当时,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青年歌手大奖赛,对这种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唱法不能歧视、排斥,又不敢用流行歌曲这样一个称谓。于是,就有人创出了“通俗歌曲”这么个词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说了。“社会往前走,对流行音乐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声。这个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流行歌曲的复苏,是市场在指挥。”

《写作的常道》要有“四要”

●讲座题目:《写作的常道》 ●主讲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

怎么写作?谢有顺说,不管是写小说、随笔,还是其他题材的文章,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写出的作品要让他人喜欢,常常都会有一些“通俗”的东西,一些在写作中应该遵循的根本。就他个人认为,写作应该有“四要”。

一是写作要有自己的根据地。作家应该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人群、经历写作出来,写出只有自己才能写出的作品。如果盲目的求大,盲目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写成史诗般大作,到最后却常常会没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二是写作要有实证精神。谢有顺说,不论写何种类型的作品,可以有想象、有夸张,但更重要的是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经验、情感等。在写作时,要花苦功夫、笨功夫,要经过多方的调查、考证,让作品有质感,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经得起考证,能够让读者反复去阅读、去钻研。

三是写作要合乎情理的逻辑。在写作时,特别是在对人物身份、性格的描写上,一定要合乎情理才能触及人心。同样,一部作品,如果没有合乎情理的逻辑,就难以真正深入进去,不能让作品吸引人。

四是写作要贴着语言写。谢有顺说,文学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优美的语言,一个词、一句话在作品中是否准确、是否多余,都是一个作者水平的体现。好的语言不仅能够让一部作品更加出彩,也能让读者从中领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语感。贴着语言写作,会让人物更传神,情节更精彩,作品更出色。

“文学共和国”中的诗歌

●讲座题目:《现场感,开放性,多元化》 ●主讲人: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江河

在讲座中,欧阳江河抛出了“文学共和国”的概念,他用独特的语言和思路,带给现场听众新的思考。欧阳江河说,在“文学共和国”这个国度中,没有中外之分,也没有时空的差别。在这里,重要的是个人对诗歌的创作状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无所谓对错;要去享受诗歌中的开心、惆怅、疼痛、不理解等各种心情,不用去理会诗歌中无法解释的密码。

讲座中,欧阳江河谈到庞德的翻译。他说,庞德对英语革命最重要、持久的一个贡献是他对中国诗歌的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这对英文有一个塑造和建构。欧阳江河表示,从这里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的“穿透性”,通过诗歌语言,可以把作者对人类、对生命以及生活情感的认识表达出来,而诗歌语言本身没有国度,还能让诗人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欧阳江河说,他出生在泸州,喜欢泸州的桂圆、泸州酒,几十年没有回来,再次回到泸州,好像是几天前,也好似恍如隔世,就像诗歌带给人的感觉一样,有太多感受。

欧阳江河说,泸州打造诗酒名城,这是一张非常好的文化名片。诗和酒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常说的酒神,在其精神最深处就是诗歌。生活中,人人都可以饮酒,人人都可以受到诗歌的浸润、陶醉,酒和诗歌把每个人的文化基因、文化身份联系到一起。而泸州打造诗酒名城,酒和诗带来了文化身份的辨认,泸州可以把这种文化基因打造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生活是创作的根本 是作者的海洋

●讲座题目:《欢庆十九大,再创新辉煌——歌曲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歌》中的一句歌词,这首经典影视歌曲的作曲者就是傅庚辰。不止这一曲,他作曲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

傅庚辰的分享主要从他的几个重要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出发,激励在座的甚至更多的人能在文化创造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再创新辉煌。讲到动情之处,傅庚辰还会唱上几句,声情并茂的讲述“欢庆十九大 再创新辉煌 ”歌曲背后的故事。

“我们老百姓,人人爱雷锋,因为雷锋处处为人民……雷锋雷锋,人民的好儿子,雷锋雷锋,祖国的好儿郎。”谈到歌曲《老百姓的雷锋》的创作,傅庚辰记忆犹新,也让他在现场哼唱了两句。

他说,《老百姓的雷锋》这首歌的创作“得益于一次不被信任”,原本的剧组导演觉得彼时的傅庚辰年纪尚轻,怕完不成任务,于是决定把他与《雷锋》剧组的作曲者对调。如此工作交流,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最终成就了这首伟大歌曲。

在讲座中还有一个插曲:年过八旬的傅庚辰走上主讲台,一直站着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讲座过程中,台下听众曾邀请傅庚辰坐下演讲,但他却拒绝了,站着完成了近2小时的演讲,博得了台下听众阵阵掌声。

“生活是创作的根本,生活是作者的海洋。”傅庚辰如是说。

新闻推荐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代号61—57) 第8614期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 泸州日报社出版 主流·权威·好看·有用

第8614期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丁酉年九月廿五总编辑彭祖平值班编委王宗琪新闻热线:31011423109018电子版:http://lzrb.lzep.cn/...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清华、傅庚辰、欧阳江河、谢有顺、叶开、李少君、鲍国安、陈晓光齐聚酒城 共享诗酒歌文化盛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