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农业规模化 农民受益大 龙马潭区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有序推进

来源:四川科技报 2016-03-04 07:3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龙马潭区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有序推进

春暖花开,人勤春早。近日,记者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镇安民村8组的田间看到,农民正忙着田坎硬化、渠道疏通等田间作业,对今年的水稻丰收充满了期待。

去年年底,总投资1935万元的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花落龙马潭区,该区在特兴镇罗沙、安民和走马三个村实施连片发展优质水稻“罗沙米”种植6000亩,以田网、渠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以及高产创建、新品种推广等举措,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以此达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目标。截至目前,该项目工程约完成80%,其中基础设施和主体工程预计3月底完工。今年,项目区预计增加粮食产量65万公斤,人均增加纯收入252.6元,项目区81个村民小组,3379户共10016人受益。

田路治理

边角梯田变身“大块头”

“通过这样的治理,撂荒的田角全部都利用起来,以后耕作也方便了。”2月27日,站在通过“裁弯取直”治理后的一丘大田坎上,村民许多蓉高兴地说。

记者在安民村8组看到,目前,治理后的稻田“块头大”,田边上,约0.8米宽的水渠蜿蜒其中;田间里,因地制宜新建了生产路、入户便道以及下田作业入口,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民使用小型机械耕作和收割。

“田块由小改大新增了灌面,加固防渗增强了肥力,更重要的是‘大块头\’适应大型农机具的耕作。”龙马潭区农林局相关人员介绍说,针对该项目还购置了农机具54台(套),新建了100平方米钢架结构烘干场为今年生产作准备。

“田网工程”是夯实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项目共开展田形调整4000亩,其中,开展梯田化整理1100亩、格田化整理400亩、一般水田整理2500亩,共平整耕地77.09万立方米,水田田坎加固防渗3811米,格田田坎护边坡1860米,实施地力培肥6000亩。

此外,“路网工程”还新建田间便民道38070米,配套农机下田坡道120处。

兴修水利

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以后就是再逢干旱,也不会影响水稻栽种。”看着眼前蓄满水的三口山坪塘,罗沙村村民曹玉远种粮的底气十足。他告诉记者,2011年发生干旱,加之原有的山坪塘以及渠道年久失修,水利设施不足的蓄水引水能力完全不能满足当时灌溉的需求,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靠天吃饭”成为以前种粮的真实写照。

在该村3组,记者看到,距离三口山坪塘30米外,建起了一口闸阀井,从上而下,比大碗口略粗的PE管直通井底,工人们正在井底进行紧张的设备调试。

“水从两公里外的太阳沟提灌站引进,一般情况下一年四季都不会缺水。”据特兴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刘建华介绍,在罗沙村新建山坪塘6口,蓄水能力预计达到50000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1100多亩良田的灌溉,“就算遇到极端天气也无妨。”

据介绍,项目在实施“渠网工程”中,新建、整治灌溉渠6335米、排灌渠2778米,配套渠道钢筋砼盖板4005米,整治加固山坪塘6口,共新增改善灌面6000亩。

高产创建

“全国名牌产品”做大做强

“我们在项目上重点进行高产创建和新品种‘罗沙米\’的推广,以此达到增收的目的。”特兴镇农林站站长罗蓉介绍说,项目将开展高产创建6000亩,其中,标准化新技术示范展示1000亩、新品种推广2000亩、病虫害集中统防6000亩。

据了解,“罗沙米”在罗沙村栽种已有很久的历史,具有晶莹透明、清香宜人、滋润可口、营养丰富、钙质含量高等特点。然而,多为当地农民零星式栽种,并不成规模。早在明末清初年间,“罗沙米”就在长江流域享有盛誉,因当时的地方常用此米供奉朝廷,故“罗沙贡米”之美称由来已久。1998年,“罗沙米”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

“趁着这次项目实施契机,我们将‘罗沙米\’产业做强做大。”特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覃朗说。

“我们将按照高于普通稻谷10%的价格收购,让合作社社员种得放心。”据龙马潭区罗沙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永明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民加入其中;此外,稻种、有机肥、技术等全部由区农林局或专合社免费提供,实现了栽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据介绍,项目正式投用,项目区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将提高到8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到田率达100%,每亩产量提高60公斤。预计项目区可增加粮食产量65.47万公斤,增加经济作物产量31.25万公斤,年增加种植业总产值253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52.6元。

(杨雪琴 本报通讯员 刘传福 本报记者 廖梅)

采访手记:

农业规模化是农民增收的捷径

增收,是多年来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如何开辟农民增收的路径,成为相关部门一直探索的一个课题。记者看到,在特兴镇规划发展的农业项目,当地部门立足“罗沙米”栽种的历史现实,紧紧抓住了农业规模化发展这个关键环节,重点注重基础设施改善、产业选择等环节,不仅迎合了农民意愿让其参与无忧,更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了水稻产业统一“栽种、管防、销售”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发展得实实在在,必然成为农民增收的捷径;而那种单打独斗、零星散乱的传统农业产业模式,未来也将在各方示范引领下,淡出人们视线并成为历史。

新闻推荐

小竹“削”出亿元产业

3月15日,天气晴好,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泸南村村民在晾晒刚削的竹筷。分水岭镇是全国弛名的“竹筷之乡”,年产竹筷15亿多双,年产值达1.2亿元。(余朱玉本报通讯员周超文)...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业规模化 农民受益大 龙马潭区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有序推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