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蓝天白云依山傍水阳光花城魅力无限资料图片候鸟老人在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5-03-04 20:37   https://www.yybnet.net/

蓝天白云,依山傍水,阳光花城魅力无限。(资料图片)“候鸟”老人在品尝攀枝花水果。(资料图片)竹湖园风光。(资料图片)华丽转身:从钢铁基地到阳光花城

“多读书多看报,天下诸事早知道。”爱读报的攀枝花老一辈建设者熊经国家里堆满了各类报刊,它们承载着熊经国的记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在报纸上找到,它们记录着攀枝花的变化。”熊经国手里拿着《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说道。

攀枝花一直在改变,这种改变是持续的、是向上的。近年来,通过认真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攀枝花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加快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步伐,逐步由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由钢铁之城向阳光花城转变,由传统三线建设城市向开放包容城市转变。

“住着舒服,干嘛还要走”

“先生产、后生活”“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1965年,熊经国和众多建设者抱着坚定的信念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攀枝花,并由此书写了一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传奇。 

“城市在发展,那段艰苦的岁月已成为历史,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不断提升,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熊经国翻出几份报纸,上面有他用红笔圈出的很多市委、市政府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攀枝花发展实践,证明了发展工业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可以同步并行的。”

熊经国对攀枝花的城市建设格外关注。他一边翻阅报纸,一边为记者讲述着攀枝花的发展成就,“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今天的攀枝花,哪里还是当初的工矿城市哦!”

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实施“七大工程”,掀起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热潮——

实施花城景观打造工程。该工程以花作为主要元素,通过“花成片、成带、成块”的色彩装饰,将攀枝花打造成“色彩绚丽”的阳光花城。

实施环城景观林工程。该工程在保护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城区视野区森林质量和绿化景观为目标。

森林廊道建设工程。该工程对全市境内的道路、水系等通道进行绿化和改造,打造特色鲜明、层次丰富、常年有绿、四季有花的景观大道、景观河堤、景观护岸林。

矿山迹地恢复工程。该工程对全市范围内所有露天采矿区和矿渣堆积区,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生态矿区。

山地森林保育工程。该工程利用天然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进行山地森林保育,提高区域内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山林增绿、农民增收”。

生态产业建设工程。该工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该工程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山水、宜居、生态、康养等生态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地,弘扬生态文化。

当初曾打算离开攀枝花回老家的熊经国,如今已经完全陶醉于攀枝花的阳光和鲜花中,“住着舒服,干嘛还要走!”他说。

●2001年3月4日,“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园区”挂牌成立。该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为钒钛产业、磷化工产业、硅产业及铝、钢铁产业。2006年1月26日,该园区更名为“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

●2001年5月1日,首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金沙江)漂流节在西区格里坪金沙滩漂流基地开漂。同日,长江沿岸城市生态环保“保护长江”立碑结盟仪式在金沙滩漂流基地举行,上海、宜昌、泸州、攀枝花等13座城市立碑盟志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2002年1月18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校是攀西地区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1月23日,攀钢总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月25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也荣获此殊荣。7月5日,攀枝花市五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3年4月15日,中国最大钛产业项目——攀钢18万吨高钛渣项目开工。

●2003年12月6日,攀枝花飞机场建成通航。该机场于1999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0.8亿元,为四川省第二大民用机场。

●2004年1月1日,攀枝花率先在全省免除农业税。

●2005年12月15日,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召开。攀枝花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2006年1月7日,仁和平地镇迤沙拉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6年1月14日,攀钢(集团)公司研发项目“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攀枝花开发建设大事记

(2001—2006年)

“相信康养业会蒸蒸日上”

在攀枝花,有很多人依靠“阳光”走上了致富路。唐明礼父子就是其中之一。

“多亏了平时喜欢读报纸,跟着政策走。”巧的是,唐明礼和熊经国一样也爱看报纸,从报纸上了解各项政策、决策和攀枝花的发展动向。

2008年,市委、市政府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冷静审视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后,提出了《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从矿产资源的“金字招牌”下走出来,迈开了在阳光里找经济的步伐。2010年底,市委首次明确提出塑造“阳光花城”形象,并将其作为“十二五”攀枝花前行的风向标。

2012年初,攀枝花正式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战略目标,并计划逐步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全国著名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同年6月8日,《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市级初评,一幅建设康养天堂的“路线图”跃然纸上。

紧接着,攀枝花提出了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目标。投资130亿元的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投资80亿元的普达阳光国际度假区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据统计,自2012年启动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工作以来,攀枝花已成功打造了“四大阳光精品旅游度假区”“八个重点旅游产业项目群”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机会来了!”唐明礼嗅到了攀枝花旅游业的商机,他鼓动大学毕业的儿子辞掉工作,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从最初只能摆8张小餐桌的狭小房子,发展成为能接待四五十桌游客的三层楼农家小院,唐明礼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

“攀枝花正在打造阳光花城,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我打算继续做大做强农家乐,我相信农家乐会和攀枝花的康养旅游产业一样,蒸蒸日上。”如今,唐明礼又在分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8年,攀枝花将逐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全国著名阳光康养旅游胜地;到2020年,力争成为继地中海阳光康生区、美洲阳光休闲区、东南亚阳光度假区之后的第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阳光康养度假区”等政策,从中找寻更大的商机。

“开放包容,生活很惬意”

□实习记者 陈兵

“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人人都算是外地人。”时隔50年,回想起当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奔赴攀枝花的“大集结”,熊经国依然难以忘怀。也正因为攀枝花是一座移民城市,大家带着各自不同的乡愁和习俗聚集于此,所以她的开放包容性一直很高。

但攀枝花从来都不会满足于固步自封。“攀枝花的城市发展还要开放,开放,再开放!”熊经国说,他很高兴看到攀枝花全力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错过海南三亚,不要再错过攀枝花。”

“海南有阳光沙滩,我们有阳光山川;海南有生猛海鲜,我们有山珍河鲜。”

“孝敬爹妈,请带他们来攀枝花,欢迎到攀枝花安个家!”

……

这些火遍攀枝花乃至全国的城市宣传口号,已被熊经国改编成了一个相声节目,“逢机会就表演,就是想把我热爱的攀枝花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熊经国说。

如今,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名老人走进“阳光花城”度假过冬,一呆就是好几个月。子女都在美国的袁老先生夫妇便在其中之一。这已是他们老两口第三年到攀枝花米易过冬了。“模样在变,生活的淡定与从容没变。”袁老先生说,他已经融进了米易人的生活。像他们一样,每年进入11月,攀枝花大大小小的养生公寓、农家乐、旅游新村等便进入“候鸟族”的预定旺季,电话都被打爆了。“这里一年四季阳光灿烂,温暖如春,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色彩缤纷,不愧是‘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袁老先生说,“生活在这样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里,很惬意。”

如今,攀枝花正以更加迷人的城市魅力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与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融合。幸福攀枝花生态宜居、开放包容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定力下的坚持 ——西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述要

□胡光昊本报记者周越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今年以来,西区区委、区政府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奋力突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趋好的态势。上半...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蓝天白云依山傍水阳光花城魅力无限资料图片候鸟老人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