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徐大敏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7-18 18:42   https://www.yybnet.net/

□冉超 罗刚

“我三种病缠身,到省里都住了两家医院,最后还是在徐主任这儿搞定了。”“每周三领着医生查房那个老医生,真是好人啊!”病人们一提到徐主任,都赞不绝口;同行们一提到徐主任,都心怀敬意。院领导评价他“踏实肯干,关键时刻不熊包”,连科室的清洁工都说:“徐主任没架子,对我们都好。”

他曾获得省劳动模范、省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攀枝花英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他又成为第二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他就是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徐大敏。

1978年,17岁的徐大敏带着美好的憧憬,走进了泸州医学院,走进了神圣的医学殿堂,遨游于治病救人的知识海洋。经过四年勤奋学习和钻研,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他先后担任大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创建了院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胃镜室,抢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疗骨干。他还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

徐大敏把大学毕业作为另一个起点,坚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1982年到2004年间,他先后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纤支镜室、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肺科等多所省内外医院短期培训、专题学习和学科进修,熟练掌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及镜下治疗、肺胸膜活检、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浆膜腔置管注药等呼吸系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徐大敏成为中心医院乃至全市呼吸内科的权威。

徐大敏常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攀煤一退休工人,因常年在井下工作,患有严重肺心病,经常发作,几度产生轻生念头。一次,肺心病复发,生命垂危。徐大敏凭着他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经过几个昼夜的抢救,硬是将患者从死亡线抢救回来。家属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您的救命大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位疑为支气管肿瘤的患者,先后到外地几家大医院诊治,均不见好转,慕名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试一试。经详细检查,X光片显示有肿块征象,病理切片为肉牙肿。凭着多年的经验,徐大敏排除了肿瘤或肺结核的可能。为找准病因,徐大敏给患者作纤维支气管镜,感觉到肿块内有硬物,他小心剥离,竟然取出一块长1.5cm的骨头。原来两年前病人吃鸭子时,曾有卡喉的历史。患者康复后和家属一道送来鲜花,向全科人员动情地说:“我知道医院不准放鞭炮,否则我真想放十万响,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真为攀枝花有徐主任这样的医生而庆幸!”

因为有生命相托的大任,徐大敏在病人家属期盼的眼中找到了慰藉和力量。治疗重症机械通气障碍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医生需要长期站在床旁观察病情变化、调节参数、确定最佳解毒剂量。每年百余人次危重病人抢救经常通宵达旦,年近50岁的徐大敏腿站麻了、眼看花了,病人家属过意不去,而他总是微笑面对。他常说:“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其实大家知道,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是一颗博爱的心灵,是一位大医的美德。他每年平均参加临床门诊及病房一线工作不少于48周,主持查房讨论及疑难危重病例分析近50次,诊治病人约8000多人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

感动人们的,不仅是他高超的医术,更是他高尚的医德和人格的魅力。刚工作的徐大敏,是个白白净净,直言快语的小伙子。一个少年患者阵发性腹痛,腹胀就医,经检查无阳性结果,后经询问得知,原来是少年吃石榴时狼吞虎咽,没吐石榴籽,导致消化道下端梗阻。徐大敏二话不说,用手经肛门将石榴籽掏出,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孩子的家长感动不已:“徐医生真是把病人当自己的亲人啊!”

一个老农民的儿子患肺脓肿败血症入院,因家中无钱几度欲放弃治疗。望着这年轻的生命,徐大敏自发组织科室职工奉献爱心。当老农手捧捐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们干的是‘良心活\’,要把病人的钱用在刀刃上。”在呼吸内科,徐大敏以身作则,带领全科室人员抓基础医疗。他常常叮嘱医生,药物不追求高档,针对病情管用就行,一切替病人着想。

疾风知劲草,坂荡识城臣。徐大敏不仅是学科的带头人,还是攀枝花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医疗首席专家。“非典”时期,各地疫情形势严峻,徐大敏临危受命,任市非典防治技术小组医学专家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专家小组对全市的疫情进行鉴别、判断及指导诊治等工作。面对“非典”来袭,他把疫情当命令,哪里有疫情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他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疫情指令,他总在第一时间赶到疫情地。有时疫情报告一个接一个,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喝水,忘了吃饭,连续工作直至深夜。四、五月的攀枝花气候异常干燥炎热,气温达35℃以上,身穿三层隔离服、三层手套、口罩、鞋套、防护镜,让人密不透气,再加上持续作战,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在连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参加了全市十余起重大疫情防控,参与了市中心医院内的发热病人排查、鉴别、处理工作和传染病院的诊治指导工作,圆满完成了非典防治任务,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肯定。

新闻推荐

向着梦想进发 ——记个体工商户李树秀

□本报记者张月骄“一个人可以没有别的,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正是因为有梦想,我才历经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才能历经沧桑信心不改。”李树秀的梦很简单,做一个坚强的女人,给女儿一个好的生...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徐大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