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李卫民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6-22 19:12   https://www.yybnet.net/

□李卫民

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苴却”系云南省永仁县古地名(其部分区域现属四川攀枝花市境内)故谓之苴却砚。中国原有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苴却砚有端砚的眼,歙砚的致密、细腻,洮砚的艳丽色采,澄泥砚般发墨。可以说是博采众长,是名副其实的第五大名砚。

近日收得一方老苴却砚,包浆、工艺、制式一望而知是清末民初的产品。砚为椭圆形,平底无款,砚池上方透雕二龙抢宝,龙是云龙三现,宝为火焰珠(如图1)。在手工生产的年代,如此工艺已可算精致。把玩之余,联想到苴却砚的一些悬疑,与方家商榷。

一是苴却砚的产生年代。苴却砚的产生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最早的有推论到三国的、唐宋的。证明的方法多为引经据典,或引诗歌,或引典籍,但均缺乏实物证明。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方清末以前有年款或人名款的苴却砚,所以对此难有定论。用诗歌推论唐宋已有苴却砚的不能确证泸石砚即苴却砚,说宋时苴却石产地由泸州“羁縻”更与攀西地区元以前长期由南诏、大理国统治的史实不符。典籍虽然可以证明清末寸秉信时代已有苴却砚,但不能说那以前就没有。笔者认为以物证史较有说服力。

砚古已有之,唐以前人们席地而坐,使用砚台为高足砚,多用易于成型的材料,如陶瓷。唐末至宋,渐有榻、几之类矮家具,砚也由高足演变为箕形,一方有两个乳钉足,另一方直接着地。明代盛行高桌大椅书案,砚最终成了平底。

笔者自收藏以来,见过数十方老苴却砚,(有朋友见过数百方),均为平底,更有风格古朴者。故笔者以为,在没有更新的证据以前,苴却砚的产生定为清以前明以后这个时间段是可以的。

二是苴却砚的发展方向。苴却砚已经是攀枝花市的文化支柱产业,将来如何发展呢?通常的说法是上规模、上档次。可一细想,这二者可是两个方向。上规模是数量大产生规模效益,上档次是提高艺术性,增加附加值。上规模的前提是它有日常实用性,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从现存的老苴却砚看,无论圆形、方形、椭圆形,均是实用器。在毛笔书写已基本退出历史的时代,社会能有较大的可持续的需求量吗?在当代社会,砚只是一个文化符号,艺术性是它的生命!

其实很久以前我就有一方苴却砚,是我当私塾先生的外公自刻自用的。只不过那时不知是苴却砚而已。这是一块长方形砚,既无眼又无形,朴素大方,唯一的装饰是右上角的一支兰花,挺拔劲痩,文人傲骨跃然砚上(见图2)。从此砚我们可以看出:1、并非如《百度百科》所说“传统苴却砚于民国初期失传”,而是民国时期苴却砚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在乡村教师手中就是个实用器。只不过我们以前没有重视罢了。2、兰花是竹、菊、兰、梅四君子之一,典型的儒家文化,说明攀西地区早非“化外之地”。顺便提一下,老辈人虽然用此砚却从未叫它苴却砚。“苴却”一词有蛮荒之气,砚实实在在是文人之物,二者放在一起总有些唐突,知名度不高还要费神解释,不如叫“金沙砚”为好。

苴却砚久居西南大山之中,一旦开发,顿时声名鹊起,很快跻身名砚之列。

苴却砚天生丽质,具备名砚的先天条件。苴却石的绿,有浓深的绿,像盛夏里的浓荫,又如溪涧中布满岩壁的绿苔。有浅绿,浅得像一触即起的晨雾,又如天际一抹清澈的浮云。苴却石的黄,有灿灿然一脉纯黄的金黄,有的黄中伴着青花,青花或明或隐,看似若无又隐约显现。有些生就鱼子,斑斓点点,如画家随意点染,聚散依依,妙趣横呈。有的黄中寓红,红里有道不明品不尽的浓深淡浅,神工鬼斧般造就大自然的万千幻变。

特别是苴却砚的眼可称一绝。在各种名砚中,只有端砚和苴却砚有石眼。端砚眼很少,有“七珍八宝”之说。而苴却砚七八个眼常见(见图3),一平方米几十个眼也不罕见。苴却石的本色是紫黑色,在紫黑色石上,天然生就神奇的石眼,相随着或绿或黄,或红或青的难以想象的丽彩。苴却石的石眼,个大,浑圆。形态结构与端石石眼无异,其色青如碧玉,其美浑如金瞳。有的三三两两,或聚或散,有的星罗棋布,漫无边际。

新开发的苴却砚一问世就受到知名书画家、砚藏家的青睐,纷纷为苴却砚题词。笔者当年在市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带苴却砚参加在厦门召开的贸易洽谈会,数十方砚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许多人是用端砚的标准来评价的。说实话,当初的雕工不怎么样,但是材料太诱人。曾有一个雕刻家买了几方,说“改改就可以卖大价钱”。

今天,苴却砚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砚石产地大龙滩古苴却砚风格的继承,有雕刻世家自成体系的技艺,也有徽派砚雕艺术在苴却砚上的应用,苴却砚技艺已远非开发初期可比。但是,苴却砚艺术风格还没有最终形成,其文化附加值仍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比我们材质差得多的其他砚种价格却高许多。原因在于艺术品的品牌效应、名人效应、艺术效应。初级产品“改改卖大价钱”现象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所以,苴却砚的发展要在提高艺术品位上下大功夫,艺术性是苴却砚的生命;在宣传上下真功夫,不知名可以通过打造让它变得知名;组织上集约型发展,走精品路线,改变大量消耗原材料,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这是苴却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许多材料来自俞飞鹏大师,在此一并致谢。

新闻推荐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产城互动 刘奇葆蒋巨峰陶武先李春城等参加考察

四川日报电(记者李旭方小虎谭江琦)7月1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李春城等,与出席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幸福的“露馅儿”2012-01-22 09:38
评论:(李卫民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