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龙虎尊
阆中市博物馆商代镂空虎纹铜钺
三星堆金箔虎形饰
金沙遗址铜虎
泸县南宋童子戏白虎石刻
四川博物院成都新都出土东汉西王母画像砖拓片
三星堆青铜虎形牌饰
三星堆铜虎形器
什邡博物馆战国虎钮錞于
陆离/文三星堆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 高泓 供图
近些年来,随着对古蜀文明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有关“虎”的元素在巴蜀文化中可谓是琳琅满目、大放异彩。史料记载,虎与巴蜀最早的联系,来源于先民们的“虎崇拜”:《后汉书》中说:“廪君死,魂魄为白虎。”明确记载了巴人把白虎视为祖先和部落图腾;在龙泉驿的洛带,至今还留有“虎村”的典故,该典故源自宋代江夏人黄休复的笔记《茅亭客话》“好画虎”篇;《华阳国志》中有关白虎的寥寥数语,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四川出土文物中的虎,也为古人的“虎崇拜”增添了精彩的现实物证。今天,我们走进四川的博物馆“寻虎”,无论是三星堆、金沙遗址,还是汉代的画像砖、宋代的墓刻,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古画中,以虎为形象或装饰的文物,层出不穷。一件件与虎相关的文物,跨越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忠实地记录下古人的现实、信仰、观念。在虎年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认识巴蜀文化中的虎图腾,领略巴蜀文明中的虎虎生威。
瑞虎迎春
辞旧迎新又一年,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在自然界中,虎是“百兽之长”,威武、勇猛、雄健,长啸于山林之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祥瑞之兽,受人崇拜。从“山中之君”到图腾之虎、白虎、伏虎、镇宅之虎,自古以来的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
虎在地球上出现已有100万年以上的历史,它和人类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的或更早些。据考古资料显示,老虎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河南地区的古中华虎即是老虎的祖先。198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了蚌壳砌塑的龙、虎和器物,该遗址确定为大约距今6500年前的伏羲时代。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老虎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远古时期,由于当时的人类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对虎有一种莫名的畏惧。大量形成于后世的成语:羊入虎口、为虎作伥、养虎遗患、狐假虎威、虎口余生等,便反映了人类“畏虎”的集体无意识。史料中的各类文献,常把一些可怕的东西都比作老虎,如虎狼之国、伴君如伴虎、苛政猛于虎等。但古人相信万物有灵,并没有因为“畏虎”而把虎推向对立,而是逐渐产生了“敬虎”“崇虎”的风俗,如羌戎氏族以虎为图腾;巴人把白虎尊为自己的祖先;彝族、白族、土家族至今仍保留着崇虎的风俗。
古代官方的记载中,虎常被视为军队和权力的象征。《孟子》中用“虎贲”来代表勇士、武士,“贲”同“奔”,是如虎奔跑以示勇猛的意思;汉代设“虎贲校尉”“虎贲中郎将”,均为高级武官;标志军权的兵符也被做成虎形,称作“虎符”;帝王出行时,仪仗所用旗帜上也有画虎的,称为“虎旗”。
而在民间,因方言中“虎”与“福”谐音,老虎被视为驱邪纳吉,护佑平安的瑞兽。根据汉代《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因此虎是比钟馗、秦琼和尉迟恭更早的门神;许多地区普遍流行着这样的风俗:刚出生的孩子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着虎衣、抱虎枕,以护佑小孩健康勇敢;以老虎的形象做成的元宝、装饰鱼和铜钱,则有看护家财、镇宅辟邪之意。如今虽然许多风俗都已经不再流行,但吉祥喜庆、虎虎生威的瑞虎形象,仍活跃在中国人的内心。
三星堆
虎是权力和军队的象征
1986年,“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首次问世,便出土了许多跟虎有关的文物,且材质十分多样,青铜器、金器、石器、虎牙应有尽有。虎有8个亚种,曾经在巴蜀地区活跃的老虎究竟是哪一种?三星堆人为何要用珍贵的青铜器、玉器来塑造虎的形象?走进三星堆博物馆,便能找到答案。
三星堆博物馆内有三颗碧绿色、带有些许锈迹的虎牙,乍看之下似乎是青铜制作的装饰品,但它是货真价实的虎牙。由于长时间与青铜器埋藏在一起,虎牙被铜锈侵蚀才改变了颜色。这些虎牙的根部都有一穿孔,可能是用来系挂,作为装饰之用的。通过这三颗虎牙,我们可以得知3000多年前,在古蜀大地游弋纵横的是华南虎。华南虎的犬齿小于西伯利亚虎,大于苏门答腊虎,稍逊于孟加拉虎。三星堆出土了几百件象牙,但虎牙却只有三颗,可见在远古时期,虎是食物链顶端的霸主。即使是相对发达的古蜀王国,也无法轻易地“虎口拔牙”。
三星堆博物馆的铜虎,巨头立耳、张口露齿、昂首怒目、虎尾下曳、尾尖翘卷,其形象颇似甲骨文中的“虎”字。铜虎一面微拱呈半浮雕状,光素无纹,另一面全身铸有虎斑纹凹槽,槽内由小方块绿松石镶嵌填充平整。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这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金沙博物馆也有一件铜虎造型基本相同,只是体型稍小。从背面的环纽推测,这件器物或许是悬挂或固定于另一件器物之上使用的。
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龙虎尊,是当年发掘的明星文物之一。《三星堆祭祀坑》里这样描绘它:“肩上铸高浮雕的三龙呈蠕动游迤状,龙头由器肩伸出,圆眼、高柱状角,尾上卷。腹部花纹为高浮雕的虎和人。虎,巨头,肥耳,尾下垂,尾尖上翘,虎颈下铸一人,人手屈臂上举齐肩,两腿分开下蹲。”值得注意的是,这件青铜器与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另一件龙虎尊高度相似,说明古蜀国与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有着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博物馆内的另一件虎形器,虎身肥硕,作圆圈形,四足立于一圆圈座上。虎眼圆瞪,大耳尖圆,昂首竖尾,呲牙咧嘴,形象凶猛。文物专家猜测,其圆形中空的虎身内,原来可能套有某种材质的柱形器;另一种推测这件铜虎原是和同坑出土的铜跪坐人像配合使用,人像可以置放在虎身的圆圈上。
青铜龙虎尊、虎形器与神秘的金杖曾相伴出现在一号祭祀坑中,因此有学者认为,虎的形象与古蜀王权息息相关,与威严和权力相生相伴。2021年底,在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8号祭祀坑发现了一件龙形青铜像,糅合了龙与虎的形象。这件龙形青铜像高约80厘米,头和耳朵像老虎,但有长长的犄角,躯体上扬,犹如一条飞龙,因此网友称为“虎头虎脑”青铜龙。考古工作者推测,这件器物应该是一件大型组合青铜器的构件。龙与虎相提并论,足以证明虎形器在三星堆中的非凡地位。
金沙
又一个崇虎的王国
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让我们走进了又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古蜀王国。在金沙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异样的石虎,这些石虎把巴人和蜀人的图腾串联在了一起。
现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石虎,出土时共有10只,雕刻这些石虎的古蜀工匠展示出精湛的手艺:石虎一些呈昂首伏卧之姿,虎口大张作怒吼状;一些前爪与后爪皆向前弯曲卧于地上,臀部微耸,两侧向上倾斜,大有蓄势待发之状;一些粗犷凝重,后肢有力,虎颈壮硕,虎口大张,虎牙尖利,威猛异常。虎额的两侧各阴刻五道胡须,其后阴刻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两耳间又阴刻四条平行线纹。石虎整体看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
在制作石虎时,古蜀人的选材独具匠心,他们选用了灰黑色的蛇纹岩雕琢,石材上自然形成的条状斑纹与虎纹非常相似,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奇妙之感。石虎的虎口、嘴部、胡须间、头顶耳间涂满了鲜艳的朱砂,色泽艳丽,似乎是故意要给它们染上神秘的色彩。
在金沙遗址,与10只石虎相伴而出的还有一些跪坐石人像,它们造型基本相同,人像高21.72厘米,呈跪坐姿态。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两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这些人像裸体、赤足、双膝屈跪,双手被绳索反缚,身体微前倾,面部表情作惊讶状。人物眼、口及顶部发式均以阴线刻画,部分位置施以彩绘。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都曾有过发现。
在考古人员清理金沙遗址祭祀坑时,这批跪坐石人像跪于石虎之前,有的旁边还伴存着石璧、铜器、陶器等。跪坐石人像的表情刻得十分丰富:或悲恸、或惊恐、或茫然、或苦涩,恰似人被迫献出生命的真实表情,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巴人以人祭虎”的传说,难道当时的蜀人也有相同的习俗?
跪坐石人像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部分专家认为,跪坐石人像可能是战俘。仔细观察这批跪坐石人像,不难发现,在人像的雕刻过程中,重点是细腻刻画人物头顶上奇异的发式、脑后的发辫、绑手的绳索;渲染人像的跪姿及被反缚着的双手,其目的在于要交代这个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的身份,突出其臣服与卑贱低下的地位;另有专家认为,跪坐石人像也有可能为巫师形象,是当时举行祈雨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金沙遗址古蜀族雕刻的这些具有丰富象征含义的石像,在造型上“剪其发”“磨其手”,并具有“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神灵”的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遗址石虎刚出土的时候都没有尾巴,但石虎的臀部都有一个圆形小孔,考古学家猜测这是安装虎尾之用。不过在金沙遗址中,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虎尾。或许对于金沙人来说,虎尾是一只虎的灵魂,他们在等待某个特殊的时刻来装上虎尾。但历史似乎未曾给金沙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他们图腾崇拜中最神圣的一笔。
石刻之虎
古人的精神图腾
随着中华文明的演变,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赋予了虎文化不同的内涵。战国时期,二十八星宿及四象学说相继出现,其中的白虎星直接主宰人间的兵戈和战争,这一时期有虎形象的文物也多与战争有关。
成都博物馆内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虎踞铜錞于。錞于是古代巴人特有的一种军乐器,通常会和鼓搭配使用。史料记载,錞于击打的发声“声震如雷”“清响良久”,能很好地传递指挥信号。这尊錞于顶部有一头卧虎,毫无疑问源于巴人对白虎的崇拜之情。
汉代,白虎是五行观念中的西方神兽,它不仅是被敬畏和崇拜的对象,也被古人视作辟邪护佑的祥瑞。《抱朴子·对俗》中说:“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白色。”汉代的人认为皮毛白的虎是长寿的象征,白虎能带来长生不老和祥瑞之意。在汉代汉画像中,虎的形象被应用得极为广泛,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宗教信仰、权贵象征和精神寄托。
四川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汉西王母画像砖,其中就出现了虎的形象。这块画像砖是1955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出土的,画面正中部瓶形龛内西王母笼袖坐于龙虎座上,周围分别有直立而舞的蟾蜍以及九尾狐与持灵芝的玉兔、执戟的“大行伯”、三足乌及拜谒的人像等。《焦氏易林》记载:“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人所使,西见王母,不忧不殆。”西王母是以虎为标志的母系部族。汉代人崇拜白虎,一方面是对远古母系部族的历史回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死后升仙的愿景。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作“如虎添翼”,在四川泸县,“如虎添翼”的形象被宋代工匠刻画在砖石上,几百年后得以重见天日。四川泸县石刻博物馆内,有许多白虎形象的造像。这些白虎大多长有翅膀、蛇纹腹部、披头长鬃、头上刻“王”字,有的虎首旁饰宝珠、腿上雕羽翼、脚上踏祥云,甚至有戏珠的姿态,展现了宋人的浪漫主义和非凡的想象力。宋墓石刻中的白虎,常常作为四灵之一与青龙、朱雀、玄武造像一起出现,这说明从汉至宋,白虎祥瑞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了宋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文物不仅述说了中国人对虎的喜爱,也成为巴蜀文明中一个鲜明的符号。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黄蓉全家福这个春节,黄蓉趁放假在家,开始整理自己在2021年写下的日志。她在电脑里一遍遍地设计编辑,希望这份送给儿子的生日...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