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县 > 正文

泸县地震后100天 收到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1-12-25 00:54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的新房拔地而起

一间间村民的新房在原址上重新建起,新村聚居点里,每层楼能前后入户的小洋房也拔地而起,逐渐显现出雏形……更可喜的是,一户户经维修加固后的村屋已经完成了质量验收工作,村民们经拾掇后住进了新房。

为尽快实现让群众从“过渡安置”到“安居安定”,在“9·16”泸县地震发生100天之际,一种看得见的力量和速度,正在改变着灾后的泸县,在互助和重生的“快进键”中,让泸县村民的“迎新”有了更实在的盼头。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 摄影报道

村民互帮互助 重建新居迎春节

“家里老人70多岁了,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在村里住上新房。有大伙儿帮忙,连着一片的新房都建得很快,大伙儿合计着春节前都能搬进去住。”12月22日上午,在泸县玉蟾龙华村3组,8户村民家在原址基础上新建起了小平层,其中两户只待装修后就能入住。村民李光彬说,重建工作比当初想象的顺利多了,因为周围邻居家都是水电工、泥瓦工、木工等行业的,修房时哪家需要有人干活只要喊一声,就有人来帮忙,不分彼此一起干,争取春节前都能入住。

同样的暖心场面也出现在泸县嘉明镇复兴村2组,这里新林湾的12户村民都是你帮我、我帮你。该村68岁的村民曾道华说,受灾后大家比之前更团结了,有些家里不便的,邻居们就来帮着干活,12户村民没一家落下,新房施工也变得快起来。老人们都说,真的是望得见的盼头。

在嘉明镇,除了自助重建的村屋,大同村、石燕村、罗桥村等地的C级危房验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中,罗桥村2组的邱声华早就将新家具搬进了新居。邱声华说,自家从原来的两层楼房修复到现在的一层大平层,感觉更方便舒适了,没想到只施工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验收入住。

在现场,四川省泸县加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贤文说,从排危到修建技术的指导,再到房屋验收,在政府的号召下,公司组织专人全程参与,给工匠出技术方案,严把安全关,希望每位村民都能尽快住进新房。

民生优先守护

助力新村聚居点快速落成

位于玉蟾街道的龙华振兴中心村,是泸县规划建设的新村聚居点之一。为尊重村民原居住习惯,中心村的户型根据村民的需求量身设计, 利用地形高差,采用每层楼都可前后入户的方式来修建。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横梁扎筋,预计春节前,该中心村19栋居民楼的主体将全面完工。

“目前,泸县正致力于优先实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恢复重建项目,同时,扎实做好群众过冬安置。”据泸县重建办负责人黄艳丽介绍,在优先推进城乡住房建设的工作中,泸县始终将住房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科学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完善设施配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通过“群众主体、政府补助、金融支持、企业援建”等方式,切实按照“五个一批”,即维修加固一批、原址重建一批、聚居新建一批、进城安置一批、补偿退出一批原则,全力以赴加快完成C级危房维修加固、D级危房重建。简化农房审批程序,动员原址重建农户自主先行维修、重建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20个,已动工建设16个。按照“一栋一策、示范先行”,逐步推进城镇房屋恢复重建。

同时,率先恢复公共服务设施。先行安排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恢复重建工程,已启动泸县二中育才楼、县人医感染病区大楼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让群众从“过渡安置”到“安居安定”。

新闻推荐

弘扬长江文化 讲好长江故事

“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结束弘扬长江文化讲好长江故事本报讯(曾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范...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一份特殊的答卷2021-12-24 09:18
猜你喜欢:
评论:(泸县地震后100天 收到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