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昌浩 粟科 本报记者 李界
“我们永利村的龙眼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在这里可以一边吃龙眼一边看江景,安逸得很。”8月13日,泸县太伏镇永利村村民章兴华高兴地告诉记者。8月,永利村的百年龙眼树上已挂满金黄的龙眼,等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4万亩晚熟龙眼丰产
永利村沙田坝拥有十余里的百年龙眼林,龙眼树错落地生长在长江沿线。每年龙眼成熟之际,不少来自泸州、重庆的游客前往品尝龙眼,欣赏百年龙眼长廊,感受长江生态风光。
太伏镇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96年,太伏镇就被评为“国家级优质龙眼生产基地”。一直以来,太伏镇党委政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壮大晚熟龙眼种植规模,推动玉溪、新石、渔湾、永利等村规模化种植龙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以永利、渔湾等村百年龙眼长廊为核心,辐射玉溪、新石、张枣等村的发展格局,集中成片种植晚熟龙眼4万余亩。今年,太伏镇龙眼在8月中下旬陆续进入采摘期,产量预计9000吨左右,预计产值在5000多万元。
在集中成片种植龙眼的同时,太伏镇还充分结合沿江百年龙眼资源,引导永利村等沿江村民创办农家乐,利用长江上游百年龙眼长廊配套服务项目、泸州市重点示范试点镇等政策,完善沿江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沿江乡村,大力发展城郊型乡村观光旅游,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村民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逐年实施龙眼高换
晚熟龙眼增产又提质
在太伏镇玉溪村七组,成片矮化的龙眼长势喜人,部分矮化后的龙眼树已开始挂果。
为提高龙眼管理效率,降低龙眼采摘成本,提高龙眼品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从2018年开始,太伏镇实施龙眼高换、品质改良提升工程,制定龙眼高换年度计划表,逐年对树龄较小的龙眼树进行成片矮化,嫁接新品种,改良龙眼品质。今年以来,已先后在玉溪、渔湾等村,实施龙眼高换700亩。
“龙眼树成片矮化和嫁接后,方便农户修枝疏果管理,无论是龙眼产量还是龙眼品质都更有保障,预计新品种上市后,市场单价在5元左右,是往年龙眼市场价格的2倍左右。”太伏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世全说,通过引进优质龙眼新品种,对全镇低龄龙眼树实施高换,为提升龙眼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为高效实施龙眼高换项目,太伏镇连续三年邀请龙眼专家到村开展龙眼种植、嫁接技术指导,培养本土龙眼种植、嫁接技术人才20余人,有力保障镇内龙眼果树成片高换嫁接。目前,全镇已累计实施龙眼高换嫁接1500余亩。
线上线下齐发力
助力农户增产又增收
“让我们相约泸县太伏镇沙田坝,欣赏百年龙眼风光,享受甜蜜一夏。”太伏镇永利村第一书记李素近日在朋友圈宣传推介。为拓宽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李素与永利村两委一起,提前组织村内的党员干部、专合社负责人、帮扶责任人等,利用抖音平台、“当家人”微信群、朋友圈等宣传太伏龙眼。
为让太伏龙眼“走出去、卖得好、不滞销”,太伏镇党委政府早安排早部署,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宽龙眼销售渠道,助力种植户增产又增收。
太伏镇提前成立龙眼销售工作专班,主动对接水果批发市场、超市等,拓宽线下销售渠道;组织专合社负责人、龙眼种植大户开展网上销售培训,积极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开通线上龙眼销售“直通车”,搭建网店直销平台,畅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与邮政、顺丰等建立快速物流机制,为龙眼种植户提供“采摘运输”“一条龙”服务。
“我们还积极对接县扶贫开发局,让太伏龙眼入驻京东扶贫馆,拓宽贫困群众龙眼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太伏镇扶贫办负责人税小明说。同时,太伏镇积极联系结对帮扶企业、县级帮扶单位参与,通过定向帮扶、“直播带货”“朋友圈”推介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销售龙眼,形成销售合力。
下一步,太伏镇将积极引入公司运作,建立“公司+专合社+农户”抱团合作发展模式,建立龙眼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龙眼干、龙眼蜜、龙眼酒等衍生产品,提升龙眼附加值,让龙眼产业成为助力群众脱贫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太伏知名度的一张绿色名片。
新闻推荐
畅叙鱼水情 共话新发展 泸县一中举行2020年“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张雪平川江都市报记者何晓梅摄影报道8月1日,泸县一中在该校二会议室举行2020年“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学校领导向全体退...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