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县 > 正文

求之不得的红领巾、铁皮盒子里的那颗糖、公社礼堂的免费电影、和同学相遇的滨江路 那些年,他们的“六一”儿童节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0-06-02 00:37   https://www.yybnet.net/

曾参加儿童节演出的何紫桐

泸州气包车

曹蔚蔚记忆中的糖果盒子和这个类似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新中国的孩子们已经度过了70个儿童节,从最初对新生活的向往,到改革开放时期拥抱青春、拥抱梦想,再到新世纪以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70年里,每个年代的儿童节都像大树的年轮一样,刻下了当年的时代烙印,从中可以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前进的脚步声,可以看到70年来的沧桑巨变。儿童节更像一个符号,勾起的是每个人对儿时的回忆。对不同年龄段的他们来说,儿童节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也是最重要的一刻。

记忆

50

儿童节最求之不得的红领巾

今年儿童节,外孙女就要入队了,前几天在家练习如何“打”红领巾,这让68岁的外公邓力奇感慨万千,“当时我就想戴红领巾,但每年只有两次机会,清明节和儿童节,有少数优秀的同学能加入少先队,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一直没有戴成”。

邓力奇回忆,那时泸州主城区的公办小学少,开的班也少,如果公办小学学生收满了,即便到了入学年龄也没办法入学,只能选择民办小学或者私人办的补习班上,要不就只能再等一年,第二年再到公办学校报名。

在小河街生活的邓力奇最终被父母送去了子弟校,这是当年新办的学校,主要是解决搬运公司和针织厂职工的子女入学。眼看着院里的小伙伴们都戴上了红领巾,邓力奇却一直没能加入少先队,“当时整个学校都没有少先队员,因为没有设大队部,也没有大队辅导员”。

邓力奇说,他读到小学四年级学校就关闭了,学生们只能换学校读书,后来他又读了临江路小学、莲花池小学、南门小学等,但这些学校条件都很差。他至今还记得那句话:“关圣殿补习班,教室窄黑板宽,一间教室两个班,板凳桌子自己搬,一期要交五元三。”

邓力奇到临江路小学读书的时候,班里的中队长曾鼓励他向少先队员看齐,为此他每个星期天都到学校去擦桌子,为了能早点入队戴上红领巾。但坚持了半年多,也没能得到学校的认可。

后来,17岁的邓力奇去了合江当知青,再也没有机会加入少先队。再后来回城后参加工作,现在已经退休多年,老两口主要负责照顾外孙女。

记忆

60

儿童节是铁皮盒子里的那颗糖

今年55岁的曹蔚蔚,退休前一直在泸州工作。她回忆说,童年的时候父亲在泸化厂工作,虽然家里有3个孩子,但总的来说条件还算不错。

曹蔚蔚的父亲经常去外地出差,回来时会给3个孩子买一包糖,但这个糖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糖果比较稀缺,当时全国各个城市都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所谓的“高级点心高级糖”,指的是当时不得已而采取高价供应的糖果和糕点。

“每次爸爸买得不多,大概就一斤,放进绿色的铁皮盒子里。铁皮盒子放到柜子里,柜子还上了锁。”曹蔚蔚说,隔几天妈妈会一人发一块糖,有酥心糖,还有那种糖纸很漂亮的硬糖。

曹蔚蔚每次吃完糖果,都会把糖纸洗干净,拿一本书夹起来,希望能压平糖纸上的褶皱,因为“上面的图案很好看,同学们也有不少糖纸,可以换自己喜欢的糖纸”。

为了吃糖,曹蔚蔚曾和姐姐“合谋”偷过妈妈的钥匙,但这样的“合谋”成功的次数并不多,即便真的成功了,每次也不敢多拿,一人拿一块就赶快放回去,生怕被妈妈发现。

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曹蔚蔚隔几天就能吃到一块糖已经很幸福了,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远远是不够的。她还记得,柜子深处的绿色铁皮盒子从来没有被装满过。

“儿童节就不一样了,这天一定可以吃到一块糖。”曹蔚蔚回忆说,每年“六一”儿童节,泸化厂子弟校都会组织文艺演出,自己因为会跳舞,总去参加表演。表演回到家,爸爸喜欢让曹蔚蔚把当天表演的舞蹈再给他跳一次,跳完后就必定有一块糖作为奖赏。

对于儿童节,曹蔚蔚记住的是这一天必定会有的这块糖,还有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满却一直没有空的铁皮盒子。

记忆

70

儿童节是公社礼堂的免费电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礼堂是每个公社必不可少的“标配”建筑。每逢公社里召开较大型的会议,或是举办文艺演出、开展群众性活动等,公社礼堂肯定会派上用场。尽管其建筑规模不算大,但大家仍习惯称之为“公社大礼堂”。

出生在泸县福集镇顺江公社的陈宗华,对于公社礼堂,最深刻的记忆是儿童节。因为这一天公社礼堂会放电影,专门放给学生们看,一年一次,还免费。

“看电影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公社礼堂会不定期放电影,但是要买票。每年唯一的一次免费,就是儿童节给全公社的学生们放。”陈宗华说,自己因为患有先天性唇腭裂,说话不清楚,一直未能入学,也没有机会去看免费的电影。

为了送他上学,陈宗华的母亲坚持带他到医专(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修复。陈宗华还记得,最后一次修复手术,母亲不惜卖掉了家里唯一一头猪,而这头猪原本是打算过年再杀的。

陈宗华9岁那年,终于坐到了一年级的教室里,开始了求学之路。他至今还记得那些年的儿童节,他在礼堂看过的电影:《暴风骤雨》《少林寺》《龙王三太子》《乡音》……他还记得,这一切是因为母亲的坚持。

如今,陈宗华偶尔会写诗,怀念曾经的童年。

记忆

80

儿童节是父亲陪我坐的气包车

今年儿童节是儿子的第5个儿童节,33岁的杨镇州精心策划了不少节目,其中一项是开车带儿子去奥林匹克公园,感受体育运动的氛围。

“那时儿童节下午会放半天假,父亲是老师,也会放假。他会带我从大洲驿坐气包车到纳溪,有时候买点书,有时候去逛逛公园。”杨镇州说,等自己当了父亲后才体会到,当年父亲应该也像他现在这么用心。

杨镇州从小就喜欢坐车,那时从大洲驿到纳溪的路不好走,一来一回坐气包车要花4个多小时,但杨镇州却觉得,那4个小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大洲驿在纳溪区南永宁河西岸,距离泸州主城区较远。但在大洲驿花果中心校读书的杨镇州却觉得,他每年的儿童节都过得很丰富。

“护国中心校离我们很近,每年儿童节前我们都会准备好多节目,因为两个学校之间要联谊。是联谊其实也是比拼,两个学校都铆足了劲。”杨镇州记得,自己曾表演过一个舞蹈,叫做《闪闪红星》,每个人都打扮得跟潘东子一样。

最让杨镇州自豪的是,自己还是学校鼓号队的小号手。那时每个学校都组建了鼓号队,只要是重要活动或者重大节日,鼓号队一定要出来表演。而身着制服的鼓号队队员,总会引来大家羡慕的目光。

记忆

90

儿童节是和同学相遇的滨江路

牟洋今年29岁,她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江阳区广营路小学度过的。

牟洋回忆,读书时,每到儿童节,学校就会组织“六一”游园活动,如瞎子摸象、猜灯谜、义卖等,只要顺利完成,老师就会发一朵类似小红花的奖章,集齐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可以获得奖励。完成的活动越多,小红花越多,奖励也就越大。

在牟洋看来,虽然每年的游园活动大致相同,但小朋友们仍玩得很开心。老师在活动后,还会给大家发一些小礼物,“我们最开心的是,儿童节那天没有作业”。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牟洋每年都会收到爸爸妈妈准备的礼物,有时是一个小蛋糕,有时是一件新衣服或者小礼物。

“有一年儿童节,当时周杰伦在内地很火,我希望爸爸妈妈给我买个复读机,说是为了学习,其实是为了听磁带。不知道爸爸妈妈知不知道我的小心思,反正后来还是给我买了。”牟洋说,如今这个复读机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了,但她永远都记得。

除了学校的游园活动和父母的礼物外,牟洋还期待儿童节当天的下午,妈妈带她去滨江路玩。“只要说去滨江路玩,就特别高兴。因为那里有很多游乐设施,妈妈会选上几样让我玩,在那里总会碰到很多同学。”牟洋说,那时滨江路对于孩子们来说,就跟现在的酒城乐园一样。

牟洋说,滨江路对当时的他们来说,那就是快乐的天堂。“20元就可以耍安逸。”此外,去忠山公园也是孩子们儿童节的期待。

● 20多年前,泸州沿江一带曾是垃圾弃土堆放的地方。1986年12月至1987年,泸州市政府修建了泸州滨江路的第一段——澄溪口至木工家具厂一段防洪堤,全长295米。后来,滨江路不断延伸,逐步从以前功能单一的防洪堤变身为集防洪、绿化、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公园。之后,公园游乐设施在“两江四岸”升级改造中被取缔。

儿童节是同学们炫耀的各种礼物

00

今年15岁的何紫桐,现在泸州市梓橦路学校读初三,这学期她已经开始参加团日活动了。儿童节这个曾经她最喜欢的节日,已经离她渐行渐远。

在何紫桐的记忆中,儿童节是和生日一样重要的节日,因为这天肯定是会收到礼物。而接下来的好几天,同学们会把礼物带到学校,课外读物、漂亮衣服、零食小吃……少不了一番炫耀。

从小就练舞的何紫桐,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儿童节庆祝活动。何紫桐记得,每个上台的同学都会化妆,额头中心一点红、亮紫色眼影、猴屁股般的脸颊、朱红的嘴巴,穿上漂亮的表演服,感觉自己就是“六一”当天最美的人,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化完妆后,大家不想抹掉口红,都不敢动嘴巴,连说话都小心翼翼的。”何紫桐说,这是一段彩虹般的回忆,每次回忆起,都会别有一番乐趣。

儿童节是父母不愿缺席的亲子陪伴

10

今年的儿童节是星期一,8岁女儿所在的学校因为疫情防控不搞大联欢,只在班级里组织小型演出,下午会放假。“我和他爸提前请了假,打算带她去游乐场玩玩。”在泸州某高校任教的谭女士说,平日里工作忙,周末孩子要上各种培训班,儿童节打算让她好好玩玩。

而在儿童节来临前的那个周末,梁女士组织了全家首次登山活动。“周五晚上开车到峨眉山脚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登山,用了近10个小时才到山上。他爸爸说,这样的活动很好,一家人朝一个目标努力。”梁女士说,平时儿子在私立学校读书,自己又经常出差,周末也很少陪孩子,亲子交流的时间太少,所以借这次儿童节的机会,提前安排了这次活动。

韩先生的女儿贝贝今年刚满2岁,家里已经有堆积如山的玩具了,用贝贝爷爷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孙女喜欢的玩具,一定马上买回来。”韩先生认为,买玩具给孩子已经不能体现出父母对儿童节的重视了,他和妻子专门请了假,打算陪孩子玩一天。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新闻推荐

兆雅镇 党建引领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章弟琴本报记者李界近年来,泸县兆雅镇紧扣“花香酒镇,生态港城”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求之不得的红领巾、铁皮盒子里的那颗糖、公社礼堂的免费电影、和同学相遇的滨江路 那些年,他们的“六一”儿童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