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泸州切实肩负起守住一江清水出川的使命。市水务局供图
□ 本报记者 李瑞莉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长江、沱江、赤水河在境内交汇,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泸州境内136公里、约80%水量从泸州出川,为守住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2018年12月,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生态环保攻坚行动作为“六大攻坚行动”之一,摆在突出位置,常态化安排、常态化推进、常态化督导。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泸州市召开生态环保攻坚誓师大会,进一步凝心聚力、明确目标、压实责任。2019年12月,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印发实施《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精准聚焦奋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
为打赢濑溪河水质达标攻坚战,今年5月4日,市委书记、市总河长、长江泸州段市级河长刘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沱江泸州段市级河长杨林兴率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深入泸县部分镇,看现场、查进度、听汇报、解难题,实地督导濑溪河泸州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今年濑溪河泸州段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五一”小长假期间,市生态环境局每日派出巡察组开展现场督导,每日坚持对濑溪河流域4个主要断面开展水质加密监测,当日报送监测结果,用快速精准的数据为科学防治濑溪河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从市领导到相关部门干部职工放弃休息日,积极投身濑溪河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只是泸州市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狠抓污染防治,印发实施《泸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9个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生态环保攻坚行动。围绕环境质量目标、污染防治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三张清单”,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对标清单找差距、对照重点找问题,着力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蓝天保卫战方面,印发实施《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泸州市工作方案》《泸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泸州市大气污染防治“防反弹”攻坚二十二条措施》,打响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开展工业炉窑污染整治,强化无组织管控;完成川南电厂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启动4家水泥企业深度治理;强化城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持续开展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修订和“一厂一策”编制工作。2019年,主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1.4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306天。
碧水保卫战方面,围绕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印发《泸州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完成入河排污口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重点难点攻坚三级排查工作,初步摸清长江干流和沱江、赤水河2条支流入河排污口点位900余个,为监测、溯源及整治奠定基础;全面完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的关闭、迁建或拆除任务,以及长江干流泸州段岸线利用94个问题项目清理整治和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千村示范工程”,完成24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切实肩负起守住一江清水出川的使命。
净土保卫战方面,印发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0)》《泸州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方案》,加快省级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泸州“治土管土”经验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开展152家重点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名录;完成7个重点区域周边土壤评估和3家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整治;对4个历史遗留污染地块土壤实施治理修复试点;开展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连续6年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加大投入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以来,泸州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1.64亿元,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投入11.96亿元、13.06亿元、16.62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泸州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2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新改建污水管网560公里,实现污水处理厂乡镇全覆盖。在雨污分流改造方面,投资24亿元实施主城区、县城、乡镇雨污分流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雨污混流问题;建成二道溪截污干管复线、龙涧溪截污干管、柏木溪截污干管、倒流河截污干管、永宁河截污干管等共57.4公里;启动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纳溪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泸州市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点1.2万多个、转运站94个,实现镇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在用生活垃圾填埋场4座,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泸州市已建成投运1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并加快推进5万吨/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联动协作
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泸州区位特殊,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长江出川城市,肩负着守护一江清水出川的重大使命。
为协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提升跨省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泸州市在长江、沱江、赤水河、濑溪河等重要流域建立联防联控、协同治污工作机制,共同维护区域、流域环境安全。
目前,泸州市已建成市区、县区、园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泸州市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的“三级三区一平台”应急布控体系,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环境风险管理,打造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平台的“千里眼”“顺风耳”,织大、织好、织牢环境风险防控大网。此外,泸州市不断强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5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50个网格微站、2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个辐射自动监测站,覆盖全市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日趋完善。
2019年11月,由生态环境部应急办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天府使命——2019年长江出川断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合江县举行,四川省21个市州及所属183个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和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共3000多人,通过现场和视频方式观摩了演练,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进一步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没有终点,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目前,泸州市正深入实施生态环保攻坚行动,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实施33个生态环保类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本底;着力推进重点小流域水质达标行动,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契机,强化与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等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强化濑溪河、龙溪河等跨界小流域水环境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确保完成2020年水质达标任务;创新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打造绿色产业园区,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向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何显卓本报记者李界摄影报道5月9日,在泸县兆雅镇石龙村世兰香桃园,个大味美的桃子吸引了游客前来拍照、采摘。近年来,兆雅...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