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简放鹏
“嫁接手对整片果园全部划线,一是部位尽量矮,二是高低错落有致,三是东西南北分布均匀……”日前,在泸县海潮镇举办的2020年泸州市龙眼良种高换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福建省农科院水果首席专家郑少泉手把手地指导果农嫁接手。
泸州市龙眼产业亟待提档升级
泸州市是晚熟龙眼种植的传统优势区,目前全市龙眼面积近30万亩,常年产量8万余吨,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龙眼供应区和晚熟优质龙眼种植基地。
但是,泸州市龙眼品种杂乱、结构不合理、产期过度集中等问题制约了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泸州市龙眼丰产不丰收,有的龙眼每公斤售价不到2元,严重挫伤果农积极性。泸州龙眼产业亟待提档升级。
对此,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龙眼产业品种结构调整事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尽快开展龙眼良种高换示范。
今年,泸州市在总结2019年龙眼良种高换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计划全市共高换龙眼3000亩,包括泸县2000亩、江阳区600亩、龙马潭区400亩,以此示范带动全市龙眼产业发展。
预计亩产值提高6200元
福建省农科院是全国龙眼研究最具权威和实力的科研单位,泸州市本次龙眼高换品种均为该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主要包括中晚熟种的宝石1号、翠香;晚熟种的高宝、福晚8号;特晚熟种的冬香、福晚9号等,成熟期从9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中旬。
作为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伟长期关注龙眼新品种的引进种植。陈伟告诉记者,以高宝为例,泸州市已引种观察近5年时间,其成熟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泸州市龙眼相比,高宝品质更优、单果更大、丰产性好。去年,高宝的市场价格每公斤40元左右,供不应求。这些引种的新品种小果少、畸形果少,商品果率高。
对于商品果率提高的好处,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黎秋刚算了一笔账,泸州市今年龙眼良种高换共实施3000亩,高换前的龙眼每公斤售价4元,亩产值仅2200元。龙眼高换投产后,由于品质提高,商品果率可提高15%,每公斤按照12元计算,亩产值可达8400元,相当于亩产值增加6200元。3000亩龙眼投产后,年产值可增加1860万元。同时,该项目可有效带动全市龙眼良种换种,预计新增产值十几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专业培训100多名嫁接手
为了推进泸州市龙眼良种高换示范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龙眼良种高换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龙眼高换工作组,各区县和项目乡镇也成立了工作组,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从2018年以来,泸州市邀请郑少泉及团队开展了10期嫁接手培训,培训嫁接手316人次。去年,已有47名嫁接手成为泸州市龙眼高换骨干。今年,泸州市又筛选出嫁接培训基本通过的60余人继续进行实地操作培训,考核过关的嫁接手将被授予上岗证,进而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嫁接手队伍。
同时,为了保证今年龙眼高换示范项目效果,在去年的基础上,泸州市扩大示范面积,按照“一镇一品”布局,重点在泸县海潮、潮河、太伏、云龙、牛滩,江阳区黄舣,龙马潭区胡市等乡镇建设示范园,并以村资产公司或专合社作为实施主体,有组织地开展龙眼良种高换,以确保龙眼良种高换项目顺利实施。
“泸州模式”受到专家肯定
郑少泉告诉记者,泸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龙眼良种高换,把其作为一项助农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市、县、乡镇到村上下联动,从嫁接人员的培训,品种的安排、穗条的组织等方面,均建立了完整的机制,推进龙眼良种高换。他相信龙眼产业将成为泸州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采访中,郑少泉多次提到龙眼良种高换的“泸州模式”。在郑少泉眼里,泸州通过实施龙眼良种高换项目创造了很多成果:“挖砧”嫁接法在全国龙眼高换中率先在泸州应用,得到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同行专家认可;按照“一镇一品”布局,做到单一品种的规模化生产,树立龙眼良种高换示范典范;引进高宝、翠香、宝石一号、福晚8号等优良品种,将龙眼熟期延长1个多月;通过系统专业培训与考核,建立了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嫁接团队。
据了解,去年3月23日,泸州市开始启动龙眼良种高换,共高换龙眼树2.4万余株,示范面积1512亩,超计划512亩,建成泸县海潮红合村、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龙马潭区特兴镇桐兴村等高换示范园8个,引进新品种10个,按照“一镇一品”重点布局品种6个。
从近期调查情况来看,龙眼嫁接成活率高,长势喜人,嫁接平均高换成活率为54.15%,成株率为75.43%,预计今年可挂果或采摘接穗。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阳记者李界)“上下班一定要严格测量体温,厂区要定时消毒,遇到困难及时向镇上反映。”3月17日,泸县海潮镇机关党员骆...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