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创新监督方式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监督寓于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六大攻坚行动”,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经济运行抓监督。建成全市上下“一张网”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促进有关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预算审查刚性约束。坚持审议报告和调研督导并重,调研督导高铁建设等重点项目,针对性提出“高标准做好铁路建设规划”等建议。加强审计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整改问题118个、建立健全制度机制50余项。组织川南经济区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依托自贸试验区推进川南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调整自贸试验区财政管理体制、支持地方设立综合保税区等建议。专题调研乡村振兴机制创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促进泸州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聚焦生态环境,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监督。去年暗访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23处,采取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听取审议环保专项报告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促进泸州港雨污分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得到整治。
——回应群众关切,抓好热点难点监督。围绕“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等问题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询问,督促市政府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着眼改善居住条件,跟踪调研老旧小区住宅电梯增设情况,提出的放宽审批条件、优化审批流程等建议被市政府认真落实。聚焦老有所养开展调研,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泸州市加快打造川南区域健康养老中心。聚焦病有所医,深入调研全民预防保健和医疗保障工作,提出规范体检项目、强化健康管理等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按规定纳入报销。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扎实开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项目调研督导,为全市全面脱贫提供支持;加强对政府专项债务资金使用、乡镇财政运行等工作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视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监督,增强群众安全感。
激发代表履职展现新作为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大代表作为人大工作之基和活力之源,增添新措施、探索新方法,推动代表工作更加有活力。
在深化“脱贫攻坚——万名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常委会领导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2户以上贫困户和2名以上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联系1户以上贫困户,定期到一线访民情、进农家办实事,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5亿元,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基地,带动1.2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建设“三个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建好常态化履职平台。全市巩固加强县区人大代表工作中心、镇街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利用阵地接待群众2.1万余人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9700余件次。建好信息化履职平台。去年,全市近万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履职网络信息平台发布信息3500余条、收集代表建议320余条。建好规范化履职平台。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构名称、职责、数量“三统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人大上下联动、纵向协同的工作格局。
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对泸县、江阳区分水岭镇、合江县原合江镇3个试点单位深入调研和指导,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顺利实施。目前,在试点单位表决实施的24个项目已完成18个,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400余次、代表走访群众1.4万余人次,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立法案例研究等工作受到省上表彰,“四讲四有”人大机关建设、立法后评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社会建设工作监督、监察司法工作监督、预算审查监督等工作在全省作交流经验。市人大常委会获全省人大系统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作特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锡清李清波)“以前晚上都是打着手电筒出门。现在好了,村‘两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行安全多了。”近半个月...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