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县新闻 > 正文

“山水龙城”凸显别样魅力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9-01-08 09:26   https://www.yybnet.net/

泸县县城

泸县县城河滨

九曲河公园

泸县县城花园干道

泸县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念,推动县城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宜居龙城。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配套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传统龙文化为内涵,努力建设魅力“山水龙城”。“经过三年的宜居县城建设,完成项目建设24个,县城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宜居性显著提高。”泸州市副市长、泸县县委书记薛学深说。◎ 吴先军 袁明英 (图片由泸县宣传部提供)

规划先行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完善城市规划。完成《玉蟾山景区总体规划》《泸县城西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泸县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以及县城“两河四岸”等景观设计。县城除玉蟾山以南部分纳入泸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进行规划编制外,其余县城规划区范围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强化城市设计。严格执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的城市设计要求,实现城西新区、濑溪河滨河区域等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全覆盖,将城市设计成果全面补充落实至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城西新区、玉蟾旧城片区城市设计、踏水桥片区和“两河四岸”地区城市设计工作。

传承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龙桥文化生态园品质,完成宋代石刻博物馆、龙城文化演艺中心文旅项目建设,把历史记忆、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等“乡愁”充实到城市载体中。在综合性公园、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公园、滨河公园等分别融入彩龙、龙桥和健康元素等,彰显泸县龙文化特色。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城西、城东新区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有序实施旧城更新,激发老城区活力。”泸县县长肖刚说。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完成酒香大道、龙城大道建设,玉蟾大道东段实现功能性通车,基本构建25平方公里城市主骨架;县经开区及医药产业园市政路网建设完成比例80%以上;启动城西片区市政路网建设,定期开展运行道路的局部修补工作,保证道路完好率维持在95%以上;改造玉蟾大道路灯,完成港城大道(泸县段)路灯亮化工程。

推进市政管网建设改造。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完成县城城西雨污管网提升工程、志城路等雨污分流工程和县城污水直排口建设,新增雨污管网70公里,截污干管7公里。生活污水统一输送至泸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收集转运处理率达90%。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进一步加大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解决部分区域水不足、气不够、电不畅等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县城供水普及率提高至95.44%,县城燃气普及率提高至95.77%。国网泸县供电公司定期组织检修人员对泸县辖区电路进行运营维护和检修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加强市容环卫设施建设。开展“厕所革命”,启动旧城片区16个公厕建设,完成金月湾、踏水桥、清溪市场、法治广场、花园干道两侧等6个公厕建设。玉蟾温泉、客运站旁、高速路口等7个公厕的新(扩)建已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图审和预算,正进行财评和招标前期工作。县城垃圾收集点和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垃圾量200吨,处理后的垃圾转运至泸州纳溪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启动旧城片区4个生态停车场建设及清溪市场停车场建设。完成泸县二中城西分校、城东学校等县城教育项目建设;建成公卫中心、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并投入使用。加快泸县体育中心、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二期、城西农贸市场、万福时代广场主体、城西商务综合体主体等重大项目建设。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民生优先

推进棚户区改造。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推进、配套建设”基本原则,完善棚户区改造方案,分期分批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通过搭建县级融资平台、推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棚户区改造和宜居县城建设顺利进行。实施县城建设街旧城改造,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

加快公租房分配入住。加快公租房建设进度和配套完善,适当放宽户籍、住房、财产和收入等准入条件,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2018年,完成对廉租房四期、公租房三期配租工作,分配入住率达到100%。

建立货币化安置长效机制。通过积极鼓励货币安置、加大房源统筹、提高货币补贴标准等措施,落实货币补偿等奖励政策,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进程。泸县货币化安置比例从2016年的53.82%,提高到2018年的100%。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

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生态保护红线。出台《泸县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明确自然水系、水体、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区域,划定保护控制线,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修改完善《泸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在总体规划层面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划定城市绿线,将城市绿地纳入法定保护范围。明确城市绿线范围内各类绿地保护、建设、管理相关控制标准与要求,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泸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将泸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作为永久性生态空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实施“两河四岸”生态综合治理。大力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两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拓展市民休闲游憩空间。全面推行“一河一策”制度,确保全县河(湖)干净优美。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河道清障、水面保洁、截污干管建设、水生植物种植,改善河流水体水质,提升滨水区景观,丰富生物群落,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居民休闲游憩公共空间,融入泸县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滨河地区生态休闲景观,增强城市滨水活力。加强濑溪河、九曲河、龙溪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完成42.8公里河岸线综合整治,逐步建立起保障九曲河、濑溪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的长效监管机制。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依托玉蟾山、濑溪河、九曲河等自然生态资源,将自然生态因素引入城区,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泸县公园绿地体系,提高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地率。完成踏水桥半岛滨河绿地公园、冱水路带状公园建设;重点推进城西龙湖湿地公园建设。启动花园路带状公园改造,增加透水地面、植草沟。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开展节能省地型、绿色低碳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引领绿色建筑试点,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新闻推荐

书写新时代履职为民新答卷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8年,泸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亮点纷呈。这一年,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服务大局,主动作为,认真履行...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水龙城”凸显别样魅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