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尤其在重阳节这样特别的日子里,做儿女的更应该孝敬父母,在尊老、敬老中培育亲情,传承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除了给予老人物质上的慰籍外,还应尊重他们的爱好和精神需求,多从老人自身需要出发,和老人一起参加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增进和老人的感情。
写一本书 传承优良家风
1911年农历冬月的一天,甘业朝先生正在给几个读私塾的学生授课。这时,他的母亲来了。“今天不要讲了,赶快去厨房帮忙烧水,你的媳妇要生小孩了!”一会儿,水烧开了,里房传来哇哇滴婴儿的啼哭声,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
这段文字是由泸州市著名作家刘盛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刘勇合著的纪实文学作品《沛然人生》中的内容,这是甘业朝先生的第四个儿子,取名甘沛然。
长大成人后,甘沛然逐渐成长为一位民间能工巧匠,集泥、木、石技艺为一身,尤其擅长木工、木器雕刻。老先生还掌握修房造屋本领,精通竹器编织、书法、刻字、绘画,享誉泸县玄滩一带山乡。一生中,甘沛然共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2017年初,外孙女刘勇看到外公年满107岁,觉得老人是中华百年历史的见证人,他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是一种财富,于是萌生出写一部老人的传记,留给儿孙辈做纪念,让家风能一直传承下去的想法。
2017年重阳节期间,一本名叫《沛然人生》的书出版,作为礼物送给老人。
今年的重阳节前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又有两位民营企业家,邀请一位泸州籍知名作家分别他们父母写传记,作为家族中的永久收藏纪念,要把老一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如此看来,写为老人写一本书,重阳节中已是蔚然成风。
订一份报 成就儿时梦想
从去年开始,在泸州城南金沙小区出现了一位名叫陈锡智的“草根诗人”,他先后在《西藏日报》《宜宾人大报》《宜宾晚报》等地方性刊物发表诗歌,渐渐在金沙小区小有名气。
陈锡智已经6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当年在泸州五中读高中,语文成绩相当好,受到语文教师何开四的青睐,由此有了当作家的梦想。两年前的重阳节,远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回家,给陈锡智订了一份《川江都市报》。陈锡智每天都要读报,尤其是将周末版刊登的诗歌、散文、读得滚瓜烂熟,这也点燃潜伏多年的作家梦。按照《川江都市报》倡导的“泸州人的报纸,写泸州人的故事” 他每天学着吟诗作赋。
从2016年至今,陈锡智一边拜《川江都市报》为“老师”,一边创作,先后写成《垂钓的少女》《秋歌》《琴声幽幽》《心海》等诗篇。除了向报刊杂志投稿外,他还经常在朋友圈、同学圈、家族圈里发,便有人喊他为“草根诗人”。
每当听到新称谓,陈锡智总是说:“我永远是《川江都市报》的‘学生’,是儿子给我订的报纸让我走上了创作之路。由此看来,重阳节给父母送一份报纸是一份好礼物啊。”
报一个团 表达儿女孝心
近日,水井沟一家旅行社内,一群人围着导游,打听重阳节期间的旅游,几乎都是给父母亲报名参加旅游团。
“前几天无意中听父亲说还没去过北京,今天想给父亲报个去北京的旅游团,要那种档次比较高的。老人年龄大,经不起折腾。”走进该旅行社,记者从市民许先生口中,获悉他来此的原因。许先生的爸爸曾是军人,母亲去年去世后,父亲好不容易走出痛苦期,多年来一直说最想去北京看看,许先生想借重阳节这个机会为父亲圆了北京梦。
记者了解到,“十一”长假过后,机票、酒店价格大幅回落,正是错峰出游的好时机,尤其适合时间充裕的老年人出游。日前,随着重阳节的临近,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外出旅行来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子女们也愿意通过为老人选择一款旅游产品来表达孝心。
“很多景区在重阳节针对老年游客都有福利活动,大多数景区对7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60岁至70岁半票。”该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30多人前来报名,中老年人占了一半以上。随着旅游观念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懂得利用错峰时间差,来选择更为舒适的旅游体验。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10月12日,四川省召开2018年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暨秋粮收购工作视频会议,标志着全省2018年中籼...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