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穿石 本报记者 张婷
在泸县得胜镇白象村的新村聚居点,包括夏廷文在内的17户人家于2012年搬迁至此。一间间白砖红边的二层“洋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每家门前,都立有以石镌刻的家训,这也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
“夏氏一族,父贤子孝,兄友弟恭,习儒家之学,传孔孟之道。勤学以修身,博闻以养德。”这是夏廷文家门口石刻上的家训。村里人介绍,夏家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几代人非常孝顺。
近日,记者来到白象村时,今年77岁的夏廷文和妻子杨远明仍在地里忙碌。老人的儿子夏世清告诉记者,门口的“夏氏家训”就是弟弟的儿子根据夏家老一辈的教导提炼的,由大姐的女儿书写。
母亲专为奶奶端“油油饭”
“我父亲是初中学历,在那个年代,能读完初中不容易,但他仍觉得遗憾。他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学知识,也要学会做人。”夏世清说。
作为白象村有名的孝子,夏世清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小时候,我最羡慕奶奶。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每次看到奶奶吃‘油油饭\’,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爸妈说那只有奶奶才可以吃,我只能喝米汤。”夏世清说到这里,回头看了一眼母亲,嘿嘿地笑了。
夏世清说,在他的记忆里,“油油饭”的香味终身难忘,而更难忘的是母亲为奶奶端“油油饭”的身影。
儿子坚持为母亲每周送白糕
今年49岁的夏世清曾当过小学校长,在他看来,“孝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不要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而忽视了父母的存在,冷落了父母。”
现在,夏世清周一到周四在得胜镇教管中心上班,每到周五晚上,夏世清夫妇总是准时回家和父母团聚。而这个时候,夏世清总会带上一包母亲喜欢的白糕,偶尔还会捎上一瓶父亲喜欢喝的本地酒厂自酿的高度白酒。
在夏廷文老人的厨房旁,放着几个大罐子,里面存的都是夏世清为父亲买的白酒。“老父亲爱喝酒,少喝点他开心就好。”听到这,坐在一旁的夏廷文老人不住地点头。
夏世清说,除了小妹在外地,他们三兄妹都在泸州,大家都会经常回来陪老人,而每年过年,小妹一家都会赶回来。现在条件好了,谁家要是出去旅游,都会把老人带上。
杨远明老人拿出影集,一张张指给记者看。“这是去北京的,这是南京,去年去的昆明……我一分钱都不用花,都是花他们的钱。”老人笑着说。
孙辈选专业先考虑奶奶
夏世清是家里的长子,又当了30多年的老师,所以家里的下一代都有点怕他,但这并不妨碍两代人的沟通。
2014年,夏世清的女儿和弟弟的儿子同时考上大学,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都来征求他的意见。夏世清回忆说,他当时对两个孩子说,你们的奶奶身体不好,希望你们两个人中有一个能学医,以后能照顾奶奶,还能治病救人。
夏世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后,没有再追问孩子们最终的填报情况。等到录取通知书来了,才知道两个孩子居然都选择了医学专业。说到这里,夏世清一脸自豪。
夏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忠孝仁德传家远,诗书礼易济世长”。夏世清说:“从前是父亲写对联、贴对联,后来是我,现在变成了孩子们的任务。而这孝和爱,也都包含在这些对联里,让孝顺的家训一代代传下去。”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仅迷迭香这一个项目,就能为村里200多名村民提供每月近150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个三口之家,一名劳动力参...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