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泉
“2017年,泸县十大民生工程、二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十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开花结果。”泸县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民生答卷。今年,泸县继续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满足群众新期待。
公式 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播种梦想
在奇峰镇和云锦镇交界处,有这样一个小村——云锦镇板桥村,距离云锦镇中心校9公里,距离云锦镇青狮中心校5公里,距离奇峰镇宝藏小学6公里,当地孩子到这些学校读书很不方便。
由于板桥村小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满足当地孩子就读需要,为改善办学条件,板桥村小进行拆除重建。
2017年10月,学校正式投用,校舍宽敞明亮,“班班通”、电脑、实验室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与中心校相比也不落后。
如今,学校有1个学前班、4个普教班,共89名学生。同学们目睹了学校从拆除到重建的全过程,四年级学生何谐高兴地说:“新学校更漂亮,空间更大,新设备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新学校的投用,也让学生家长很满意。“娃娃们到其他学校读书实在太远,板桥村小重建太重要了,新学校更安全,条件更好了。”学生家长姜瑞英说。
基建和硬件的投入,只是保证学生“有学上”。泸县还在强师资等方面进行探索:在工资和职称等方面向村小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到村小任教;通过个别学科中心校教师到村校“走教”、村小学生到中心校“走学”等一系列举措,让边远地区学生真正“上好学”。
同时,为了让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去实现更远大的人生理想,泸县建立起资助对象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县、镇、村,以及学校多级联动的资助体系。
2017年,泸县执行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投入资金1.55亿元,资助总人数超16万人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同时,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基金总规模达510万元,全年使用3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后仍存在就学相关经济困难的进行精准资助。
“因为享受了资助,为家里减轻了负担,再也不用担心费用问题,我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目标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泸州建校2016级学前教育三班学生张晓燕说。
公式 让老百姓的“忧居”变成“优居”
安居才能乐业,为了让老百姓的“忧居”变成“优居”,泸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将之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农村住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层层压实责任。
如此庞大的工程,资金从哪里来?为了确保资金保障到位,泸县除中央、省级划拨匹配资金外,其余资金全由县本级财政自筹解决。
为顺利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泸县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委“4+1”升级工程和“八大组团”重点督办项目,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实行“周报制”,对农村危房改造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在质量上,泸县严把质量关,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要求“改造标准执行、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支撑”三到位。同时,在验收中,执行“旧房拆除、面积控制、功能设施”三到位。
玄滩镇涂场村五组村民刘炳清老人搬进新家已有半年,属于危房改造易地新建,2017年8月乔迁新家。“我家现有5间屋,宽敞明亮,在公路旁边,出行也很方便,因为有好政策,我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新房距离自家田土也不远,干活也很方便。”说起新家,刘炳清感触良多。
刘炳清家危房变成“优居”,是泸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省上下达泸县危房改造任务为2528户,泸县2017年总共完成危改4088户,超额完成1560户,超出省上下达目标任务数的61.7%。
公式 村民出行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
2016年11月,泸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社社通”水泥路目标,计划用2至3年时间,投资近14亿元,规划实施通村入组水泥路2142公里,建设公路桥14座、便民桥37座,实现全县2180个组通水泥路目标。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杨敏近日,一封“感谢兆雅镇永和村村支书曹永中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感谢信在泸县兆雅镇居民的朋友圈...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