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叫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国古老的节日。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可以说是对农历新年的美好送别。今天的一组“闹元宵”的文章,正可谓是热热闹闹、精彩纷呈,特别是“烧火龙”那惊险、欢腾的画面,似乎已离我们远去,难得再见。
20多年前元宵烧火龙
◎ 陈力
红红火火闹元宵。20多年前胡市镇元宵节烧火龙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年我14岁,当时胡市镇是泸县胡市区政府所在地,管辖官渡、金龙、海潮、来龙等7个乡。不清楚胡市烧火龙活动源于何时。相传古时胡市一带曾发生过大旱灾,某年元宵节,东方天空突然飞来一条口吐祥云的金色火龙。顿时大雨滂沱,连续数天,人们喜笑颜开、载歌载舞度过了旱灾后第一个欢乐的元宵节。人们感激火龙,所以习惯在元宵节舞动火龙,巡游村寨。
烧火龙活动由扎龙、请水、烧火龙等几项组成。扎龙要请有经验的老匠师用竹篾、纸等精心制作“神龙”。“神龙”共9节,长12尺,代表一年的12个月。“神龙”制好以后,要请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主持 “请龙”仪式,而后为龙点睛。人们高高举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牌灯,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把“神龙”抬到濑溪河边,点起香蜡,燃起爆竹,为龙“请水”。
正月十三晚上起,9名青壮汉子便举起火龙穿行在大街小巷。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点燃火龙,多名赤膊壮汉手擎火龙,在绣球的逗引下绕场舞动。伴随着激越的鼓点,只见“鳌鱼”、“金鲤”、“龙虾”等争当先锋,在前开路;2条金黄色的火龙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沿着老街来回穿梭。火龙全身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如在火海中翻腾飞舞。擎火龙的村民光着肩膀,忍疼任由火花洒在身上。据说火花溅到皮肤上起疱,寓意着钱财和好运。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炭等原料配制的土烟花或是买来的纸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四溅。沿途狂欢的人们追逐着火龙,喷射出红红的烟花,烧向火龙和舞龙的汉子。大街小巷,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焰火飞溅。街边的打铁匠人更是火上浇油,打出的铁水流光溢彩,铁水溅在龙身上,火光中赤膊抹着桐油、只穿短裤的舞龙者表现得勇敢强悍,铁水溅得越多,他们跳得越高,火龙的舞蹈就更加欢腾狂放。
烧火龙展示出人原始冲动的疯狂和追求快乐的野性美,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元宵“偷”来一姻缘
◎ 胡为民
元宵节“偷青” 是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偷青”——就是趁着夜色,到田野里去偷别人地里的蔬菜,如青菜、豌豆尖、蒜苗等。偷了回家煮着吃,有的偷回来还要挂在门口,以表示今年清静无事,不出乱子。因“青”与“清”同音,“偷青”只许徒手,并且偷的蔬菜要背对着一同“偷青”以外的其他人。据说,“偷青”时如果让外人看见,偷的“青”就不能保平安了。谁家地里的蔬菜被人偷了,主人家也当是好事,是不能骂偷菜者的。有些小气的人家,为防止别人偷自家地里的“菜”,元宵下午就往蔬菜上泼尿水,而且泼的时候还要大呼小叫,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我相信元宵“偷青”能够保平安圆幸福,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偷青”成了必修课。
最难忘那年元宵“偷青”,我们居然“偷”到一份美满的姻缘。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元宵之夜,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张君忽然来访。乡村学校的夜晚冷清孤寂,唯有把酒赏月,我俩喝得醉意朦胧的时候,张君提出去偷青菜来煮汤醒酒。于是,我俩醉醺醺地出门,猫着腰悄无声息“摸”进离学校二百多米的那块青菜地。正要动手的时候,菜地中央忽然冒出一个人头。
“谁?”我借着酒劲大声问道。
“胡老师,是我,李英。”一个温柔的声音回答道。
虚惊一场。原来是学校的李老师,想不到她也出来偷青。
于是,三人从菜地一人拔一株青菜,兴高采烈返回学校。李老师洗菜煮汤,然后她加入我俩喝酒的阵营,热气腾腾的青菜汤大话元宵的美妙,三个年轻人把酒喝到第二天黎明。
“偷青”这事儿算是“穿帮”了,心想今年的好运一定“跑”掉了。没想到那晚喝酒,李老师对老友张君一见钟情,高傲的美女居然与张君恋爱起来。不久,他俩走进婚姻的殿堂。现在,每一次与张君酒酣耳热,我总要取笑他的老婆是偷青“偷”来的。
元宵“偷青”,真是既美好,又意味深长。
十里矿山闹元宵
◎ 雷定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线建设企业——叙永大树硫铁矿每年过元宵节,都把传统节日的民俗娱乐活动演绎得淋漓尽致,乐坏了十里矿山的两万职工、家属。我亲临其境,留下了特别的记忆。
为了一年一度的元宵演出和焰火晚会,各工区、车间的能工巧匠提前自备原材料,自行制作烟花爆竹,自己动手扎糊龙灯、狮灯、牛灯、旱船,抓紧排练,准备在元宵晚会上大显身手。
晚上八点,演出开始,四只大狮子、两只小狮子首先亮相,在川剧锣鼓声中表演抖毛、打滚、腾跃、蹬彩球,看得观众心花怒放。接着牛灯登场,戴斗笠、披蓑衣、背草背篓、握镰刀的放牛娃牵着牛儿,边走边舞边唱伴有帮腔的牧牛歌,让观众大饱眼福耳福。接下来是,姑娘把旱船系在腰间,摇摇曳曳,握桨划行,男丑角拌“幺姑”,做出许多滑稽可笑的动作,逗得观众喜笑颜开。然后,打连枪、扭秧歌、踩高跷、翻跟斗、耍火球……精彩节目一个连一个。全场喝彩声、掌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息,场面极为壮观。
演出刚结束,“嘭”的一声闷响,一个小黄点在空中炸出一朵绚丽光艳的荷花来,拉开了焰火燃放的序幕。一团团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焰火接踵升空,观众仰头目不暇接。各式焰火,有的如大莲蓬,流光溢彩;有的像天女散花,撒向人间;有的似萤火虫,星光闪烁;有的如红灯笼,飘向远方……
焰火燃放后,便是压轴戏——火龙表演。在球场南北两角,几位赤着上身的工人拉风箱、添钢炭,现场熔化铁渣,制成铁水备用。在喧嚣的锣鼓声和震耳的鞭炮声中,四条火龙在头戴斗笠、肩披蓑衣、赤上身、穿短裤、裸双脚的工人的舞动下,迎着角落泼撒的铁水“瓢儿花”,脚直跳,身直躲,穿梭表演火龙翻滚腾挪动作,场面异常惊险、刺激、热闹,看得人眼花缭乱,胆战心惊。
热闹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一直到深夜方才曲终人散。
闹元宵吹花号放竹炮
◎ 曹愚夫
元宵节是个欢庆的佳节,年过八十岁的我,犹记得儿时亲历过的很多活动,从中感受到的亲和、乐观、感恩、行善的元素,至今一直滋润着我的身心。
吹花号放竹炮。与几个孩子相约,每人自己动手做一把竹花号,同时准备好自己的竹炮。竹炮每炮是一响,各自据家人的多少定响数。明亮的月光下,大坝上燃起一堆草木大火,全屋基的人都聚扰来了。老人们用取暖的烘笼当凳子坐在阶坎上。我的大叔和幺公也加入了吹号放炮的圈子,幺公指导我们把竹炮烤在火堆上后,大喊一声:“花号吹起来!”近十把竹花号同时发出号音:呜嘟呜嘟呜嘟,嘟嘟嘟嘟……几分钟里,大家吹得脸红筋胀。幺公又大喊一声:“放炮!”炮声夹着人们的欢呼声传遍四野,穿越山林。在号声、炮声多次反复之间,还听到远处传来“喊山”的吼声:“吼——喂,耗子苍蝇虫虫蚂蚁快爬到山沟地洞里去,哟——喂!”“吼——喂,瘟疫病魔妖狐鬼怪赶快滚到天涯海角去,哟——喂!”
古佛寺倒灯杆。只见庙前立着三四丈高的一根木杆,两边挂着三十来盏玻璃封成的小灯笼。每年正月十五,许多人都赶到庙里,先听老和尚讲圣谕——劝告世人积德行善的故事。子时一到,和尚撞响那座一人多高的宏钟,人们全都面向灯杆,烧香跪叩。雷鸣般的鞭炮声中,灯杆渐渐偏倒下来,大家摘取小灯笼,护送灯杆进入殿堂。送别新年的庄严仪式,到此结束。
天兴场送金龙。每年都要掀起闹元宵节的高潮。在月光和灯光照映中,脱去彩袍的龙灯,变成了金色的长龙。扶龙的十多位彪形大汉,赤身只穿一条短裤。四五拨川戏锣鼓,一同演奏,长龙开始在街上缓缓游行。沿街都在燃放鞭炮和竹筒烟花。各家都在门前燃起香烛钱纸,口许心愿,作揖送龙。长龙来到大操场,场上顿时响起惊天动地的铁炮,红色铁花一阵接一阵地抛洒,金色长龙环绕操场飞腾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章弟琴)日前,“健康相伴幸福同行”卫生与健康文化巡演活动在泸县兆雅镇新雅广场举行。现场,除了诙谐有趣的小品、美不胜收的歌舞表演,还有镇中心卫生院带来的急救知识演练,给现场的观众普及了平...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