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松
彭易芳
李长海
王友伦
王开富等
李修会
夏征吉
骆文相
陈艳
刘淑钦
罗江书、唐世芬
余芬
□本报记者 张婷
回顾2017年,这一年,有这样一群人——心系百姓的基层民警、古道热肠的社区居民、发挥余热的退休职工、传递大爱的遗体捐献签约者……在平凡中给我们带来爱和感动,让世界更加温暖。
代表人物
蔡松松(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
暖心事
“娃儿落水了,快点救人!”2017年1月24日中午12时许,两名8岁儿童不慎落入泸县玄滩镇幸福水库中。
刚落座准备吃团年饭的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蔡松松,听见呼救声第一个冲出房间,朝着水库飞奔而去,“扑通”一声纵身入水。在大家的帮助下,孩子们被拉上了岸,筋疲力尽的蔡松松却没力气游回,沉入水中。最终,蔡松松被打捞上岸,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蔡松松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消息传遍酒城。1月27日,上万市民胸前戴着白花,手上拿着黄菊,夹道为他送行,沿途出租车、私家车自发列队,鸣笛致敬。
感动
因为纵身一跃,他永远缺席了春节的团圆饭;因为纵身一跃,他没能赶赴妻子的生日之约;因为纵身一跃,他再无法陪伴乖巧的双胞胎女儿健康成长……一个人,挽救了两条命,感动了一座城。
代表人物
彭易芳(热心居民)
暖心事
“新年好,快进来坐,汤圆马上就来。”2017年2月10日,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热心老人彭易芳邀请了100多位邻居吃汤圆,欢欢喜喜过元宵节。活动前几天,彭易芳就四处邀请邻居们,社区里6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都是她重点邀请的对象。
2017年是彭易芳邀请邻居们共同度过传统佳节的第三年。腊八节她会为邻居们准备腊八粥,元宵节会请邻居们吃汤圆。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彭易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还能动,我就会坚持下去,和老邻居们一起度过每一个节日。”彭易芳说。
感动
随着城市的拓展,不少人从农家小院搬进城里高楼大厦,邻里少有往来。但在彭易芳的热心之举下,纪念标社区的邻居们欢聚在一起,邻里关系变得温情脉脉,城市也变得更有温度。
代表人物
李长海(长江机械厂退休职工)
暖心事
2017年3月16日,是李长海来到泸州整整51年的日子。51年前,19岁的小伙李长海从北京出发支援“三线建设”,一路南下到达泸州,成为长江机械厂职工。
在“三线建设”援泸5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前,李长海向正在全市征集茜草工业遗址展品的泸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无偿捐献了上百件“三长”资料和照片,包括“三长”前身长江工程机械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长起厂第一任厂长李宝树的资料和照片,尤以“长起”(长江起重机厂)的居多。
“现在,‘中国制造\’是个热词,而早在多年前,泸州就有‘中国制造\’的脊梁这么一段历史。”李长海说,把资料照片捐献出来,把自己和同事的故事讲出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艰苦奋斗的泸州精神。
感动
51年的岁月让李长海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银发老人,而不变的是对“三长”的热爱、对泸州的热爱。一张照片承载着一段记忆,李长海无偿捐赠资料和照片,让年轻人感受那些年火热的生活、奋斗的岁月。
代表人物:
王友伦(遗体捐献签约者)
暖心事
“以后南寿山博爱园就是我们的家。”2017年4月10日,市民王友伦、刘巧先、刘润霞共同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死后捐献遗体。
在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前,王友伦曾打算去世后火化将骨灰撒进长江。“后来转念想能火化、能撒骨灰,为何不能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呢?捐了还能帮助他人。”王友伦说。
王友伦和妻子刘巧先已70多岁,是农民个体户,刘润霞60多岁,是刘巧先的妹妹。在王友伦的动员下,刘巧先、刘润霞自愿捐献遗体。
王友伦的4个女儿很支持老人的做法,大女儿王婉丽夫妇专程从贵阳驱车回到泸州,代表三个妹妹帮父母办理捐赠手续。
感动
那些将遗体留给世界的捐献者,他们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们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人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获得永生。
代表人物:
李修会(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校长)
暖心事
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是一所留守儿童占比90.1%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囊括幼儿园到初中教育。这里有来自新疆、广东、云南等地的孩子。校长李修会高中毕业后回到小镇,在山乡办学,一坚持就是32年。
32年前,摩尼镇没有幼儿园。1986年7月,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修会租用一间3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办起摩尼镇第一所幼儿园。
摩尼镇的小学不能住宿,最远村落的孩子上学要走2小时山路。2002年9月,李修会兴办了新苗实验小学。
小学办了10年后,在家长们的盼望下,2013年9月,新苗实验中学也随之创立。
感动
从22岁到54岁,从学生只有8人到近1700人。32年来,李修会从校长变成了家长,而新苗实验学校也从学校变成了家。李修会用坚守,换来无数留守孩子的未来。
代表人物
骆文相(纳溪区公安分局永宁派出所民警)
暖心事
2017年高考期间,一位穿着警服、左手手腕上带着住院手环的民警在纳溪区考点服务。这位民警是纳溪区公安分局永宁派出所的普通民警骆文相,大家叫他“老骆驼”。
5月26日,骆文相准备去高考考点检查安全工作,刚到单位,他突然感觉全身疼痛无法动弹。经医生确诊,骆文相患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右臂急性疱疹。该病会导致手臂神经疼痛和麻木,以及引起上半身疼痛等。医生建议其立即住院治疗,治疗时间需一个月以上。骆文相办理好入院手续,接受治疗。
考虑到派出所工作任务重,临时接替的同事又不熟悉考点的情况,输完液后,骆文相借口上厕所,带着手上的留置针、住院手环偷偷离开医院,前往考点检查安全工作。
感动
人民警察为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实现“保一方平安,护一家周全”的承诺。
代表人物
刘淑钦、许先芳(11年坚持做好事的村民)
暖心事
2017年7月17日10点过,做完农活的村民曾永琼满身大汗径直走进路边的凤凰山庄农家乐,还没进门就扯开嗓门:“刘老辈,又来找你要开水喝了。”正拎着烧水壶掺水的刘淑钦转过头,笑呵呵地说:“来就是,凉白开管够。”
刘淑钦是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十三组村民。自2007年起,他和老伴许先芳从端午节到农历九月烧开水免费供路人饮用。老两口觉得,做善事利人利己,这种举手之劳能坚持下去。
去年,老人建了新房,把坝子里的免费饮水点挪进新楼。同村的沈勇看中刘淑钦的楼房开办农家乐,沈勇和刘淑钦商量后,免费饮水点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感动
11年来,刘淑钦、许先芳夫妇早已记不得烧了多少水、为路人提供了多少便利。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让世界更加美好。
代表人物
王开富、王运远、罗良高、王运通(四位乐手)
暖心事
2017年,一个时隔半个多世纪未在一起表演的乐队,在古蔺县水口镇九坝村重组。此时,乐手王开富、王运远、罗良高、王运通,平均年龄已70多岁。
50多年前,四位老人决定自学二胡。学成后,乐队开始在周围乡亲们的红白喜事宴上登场。当时的演出,没有酬金,没有音响设备,但乐队四人图的就是高兴。
随着年龄的增长,拉二胡的事被放到了一边。
2017年7月8日,水口镇政府通知各村以村为单位推选节目参加“水口镇达人秀”比赛。四位老人再次拿起二胡,重组乐队。“我们现在拉二胡,就是想找回当年的感觉,让年轻人听听传统音乐。”
7月22日晚,水口镇达人秀决赛开赛,老人们决定拉《良宵》。候场时,四位老人互相帮忙整理长衫,满怀信心登上舞台……
感动
50多年后,王开富、王运远、罗良高、王运通已两鬓斑白,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他们重回舞台。
代表人物
夏征吉(环卫工人)
暖心事
2017年9月7日,一组环卫工人趴在地上,头、手伸进窨井中清掏下水道垃圾的照片走红网络。
当日下午4点多,龙马潭区红星街道环卫工人夏征吉完成了临时洗街任务,准备回到自己负责的清扫段面。经过香林路一段至龙马大道的交叉路口时,夏征吉看到几个人正围着一个窨井讨论。他凑上前一看,原来窨井里有白色垃圾,但这个窨井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臂又够不着。
“找把火钳来,我来试试。”夏征吉主动上前。夏征吉接过铁钳,二话不说,整个人就趴到了地面上,并把头和手都伸进了打开的窨井。经过半小时努力,夏征吉趴在地上完成了窨井内垃圾的清理。
感动
不怕苦不怕脏,挽起袖子趴在地上就开始清掏垃圾。酒城因为你们而美丽,酒城因为你们而温暖,谢谢你们,泸州环卫人!
代表人物
陈艳(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214路车驾驶员)
暖心事
车水马龙的街道,一辆辆公交车驶过,为方便市民出行,凌晨和深夜都有它们的身影。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214路车驾驶员陈艳在2017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坚守在自己的驾驶室,将乘客们安全送往一个个目的地。
这条线路陈艳已驾驶了23年,哪里路面不平、哪里需要转弯都非常熟悉。“214路车还是气包车的时候我就在驾驶了。刚上班时有些乘客还是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现在他们都结婚生子牵着自己的孩子坐214路车了。”陈艳说,虽然214路是城区公交中收班时间最迟的路线,也是少有没空调的线路之一,但因为与乘客之间的感情,陈艳不愿意换线路。
感动
她将23年的青春奉献给了214路,也奉献给了乘客。
代表人物
罗江书和唐世芬(环卫工人)
暖心事
“没想到泸州人民那么热情、乐于助人;没想到泸州的宾馆工作人员如此认真、负责;没想到丢失的东西如此之快就被找到了。”
2017年11月14日,来泸出差的卢先生到大梯步文化广场欣赏美景,无意间将证件包遗失。
15日,发现证件包遗失后,卢先生立即拨打南苑宾馆前台电话寻求帮助。南苑宾馆安保部主管刘俊伟联系员工帮忙寻找,卢先生则沿着前一晚游览的路线寻找。
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罗江书和唐世芬发现卢先生急切地寻找东西,便主动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两人立即帮忙寻找,并拨打附近同事的电话询问。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找寻,她们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卢先生的证件包。罗江书和唐世芬将证件包委托南苑宾馆前台送还卢先生。
感动
拾金不昧的事,经常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捡到的是一部手机、一块手表、或是一个钱包……拾金不昧的人是环卫工人、门卫、小学生、老奶奶……小小的善举,拾起的不仅仅是“钱”,更是道德和文明的种子。
代表人物:
余芬(古蔺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扶贫干部)
暖心事
2017年12月24日,难得的周末,扶贫干部余芬在为两户贫困户送电视机的路上倒下了。
当天,余芬牵挂着自己联系的贫困户中有两户的电视机损坏无法收看节目,便带上自家的一台电视机,又从县城购买了一台,搬上车风尘仆仆地往贫困户家送。然而,车辆在行至走马村的急弯大坡时发生车祸,余芬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她每周都来,大部分是周末!”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监委会主任周林说,自联系走马村十组吴仁芬、胡克勋、袁图先等6户贫困户以来,余芬几乎每周都来,而且主要挑选周末休息时间进村扶贫,看望贫困户,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余芬曾经帮扶的贫困户们日子越过越好,而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感动
余芬倒在了扶贫路上,她的真诚与无畏,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人生路。
新闻推荐
◎徐驰本报讯20日,泸县2018年春节“农民演艺大舞台”开演。这是泸县今年春节期间“春涌龙城·幸福泸县”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也是泸县继“泸县春节联欢会”之后为当地群众呈上的又一道文化大餐。当天...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