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参加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献良策
祝愿泸州更美好
■本报记者朱虹
昨(26)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泸县政协、九三学社泸州市委、民盟泸州市委、民建泸州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泸县加快融入主城区、加快泸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文化场馆建设、推动泸州市智能终端产业良性发展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助推泸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
这些发言紧扣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广大市民也十分关心。本报对大会精彩发言进行了整理、提炼。
泸县政协:
五个同步助推泸县加快融入主城区
只有坚持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产业同步、政策同步、思想同步,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整合各种资源,协力助推泸县加快融入主城区发展。
坚持规划同步,最高标准引领建设。泸县政协建议,增强规划前瞻性,统筹考虑主城区和周边区县发展的梯度性和共生性,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功能定位。同时,提高规划科学性,坚持规划严肃性。
坚持建设同步,最快速度完善基础。泸县政协建议,推动通道融合,加快建设新路口长江大桥、海潮沱江大桥、泸永高速、南渝泸高速,改造提升321国道、港城大道、泸荣路,推进轨道交通向北延伸工程,支持渝昆高铁在泸县云锦镇设立站台,实现与主城区的立体对接。强化设施同步,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泸川新城建设,同步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集镇,构建“一心五组团”城镇空间格局,重点打造云龙、得胜空港产业城镇群,海潮、潮河、天兴、牛滩生态型城镇群,兆雅、太伏工贸型城镇群,以及港城大道、龙城大道、南渝泸、合牛路沿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带。
坚持产业同步,最大力度提升支撑。泸县政协建议,推动产业重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川南临港片区产业基础;整合泸县、合江县临港资源,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做强“泸县建工”和成建制劳务输出品牌等。实施园区共建,持续加大对泸州国高新区医药产业园、泸县经济开发区的投入力度,在龙马潭区、泸县结合部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物流产业园。
民盟泸州市委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
打造“光荣之城”和“泸酒博展馆”特色文化场馆
泸州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亟需加快推进场馆建设、构建酒城文化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振城市精气神、增强市民归属感。
集中资源要素建设文化艺术综合体,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民盟泸州市委、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建议,泸州市应着手建设大型文化综合体。在建设定位上,应立足成渝城市群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突出国际视野、全国领先和地域特色,充分彰显泸州底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规划设计上,应坚持高端、大气、精品的理念,集图书馆、高雅艺术、非遗展示、文物博物、科普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既要尽量规划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方便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又要按照城市人口发展作长远规划,确保50年不过时。
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必不可少。民盟泸州市委、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建议,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广启民智、多方论证,精心规划一个甚至多个真正能够代表泸州的特色文化场馆。根据实地调研,先期提出两个建议方案供决策参考。一是打造“光荣之城”,发挥泸州是革命老区、红色城市的优势,利用现今保存较好、结构宽敞、大小适中的茜草遗留厂房和张坝景区闲置区域,在不破坏历史遗址和景区景观的前提下,在茜草工业遗址保护区内重点建设博物馆群,设中国三线建设泸州博物馆、泸州革命历史陈列馆、泸州民俗博物馆、泸州创文创卫陈列馆、泸州书画陈列馆,着力打响“泸州是座光荣的城”这个红色品牌。二是打造“泸酒博展馆”,学习借鉴茅台打造“中国酒文化茅台酒博物馆”的经验,整合利用泸州老窖、郎酒等酒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泸酒博展馆”,并与国宝窖池群、天宝洞地宝洞、酒业园区、中国酒镇·酒庄形成链条,集中呈现泸酒文化、泸酒历史,集中展示、保护和传承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九三学社泸州市委 市政协民宗外侨委:
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大旅游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库
泸州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融合剂、催化剂、推进剂作用,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对于泸州市转换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三学社泸州市委、市政协民宗外侨委建议,尽快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扩建为泸州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
应着力构建“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区域联动”的旅游工作格局,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把重大旅游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库,每年集中力量做好2-3个重大旅游项目,并逐步推进。扩大市级旅游发展产业基金规模,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全域旅游项目PPP运作模式。注重强化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协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川滇黔渝生态金三角、四渡赤水长征丰碑红色文化等跨区域主题旅游线路。
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包装、推介力度。依托白酒酿造历史和传统酿造工艺,包装打造国宝窖池、天宝洞、酒业园区、酒镇酒庄等特色旅游景点和酒文化体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泸州红色历史文化,重点打造红色旧址、旧居、纪念馆等景点,高标准筹建朱德元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建设一座红色旅游之城。依托川南民俗文化特色,科学布局一批特点鲜明、功能完备的旅游特色小镇,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民俗体验、参与型等旅游模式转变。切实加大对泸州非遗、文物及工业遗址等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打造一批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创、文旅产品及高品质景点。
民建泸州市委:
打造分工协作产业集中区发展智能终端产业
目前,泸州市正在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着力打造全省最大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集聚区。民建泸州市委建议,制定全市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规划和统一的招商策略,根据各园区的优势功能、整体特色合力打造分工协作的产业集中区。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重点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泸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集聚的优势,重点布局对全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的设计制造企业和关键模组研发生产企业;发挥江南科技园区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重点布局用工量较大的组装和贴牌代工企业。
泸州市智能终端产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做大做强,须从产业发展长远需求考虑。民建泸州市委建议,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模式,简化服务流程,建立入驻企业回访机制,为引进企业当好“终身保姆”“贴身管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探索“企业用工+政府补贴”“中介招人+企业培训+政府协调”“园区统一订单式培养”“建立专业技工类学校”等模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泸就业,大力培养新生代产业工人。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院士与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加快组建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园区标准化厂房资产,尽快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多措并举解决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发展资金需求。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大力引进物流企业入驻,推动公共研发云平台建设,为相关企业优先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推动企业间生产设备、试验装置等资源共享。选择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市场尚在发育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入驻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开展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简放鹏)2月20日,“春涌龙城,幸福泸县”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泸县2018年春节“农民演艺大舞台”正式开演,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观看。当天下午,泸县廖刚演艺团上台表演。舞蹈《龙腾...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