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艾滋病防治宣传到基层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摄影报道
最近,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表扬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泸州市疾控中心荣获艾滋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对泸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
目前,虽然泸州市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趋势,但艾滋病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泸州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一地一策、高校妨碍联盟互联网+、形式多样的宣传等做法,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大型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防艾宣传 泸州全覆盖
艾滋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艾滋病经性传播、农村人群宣传干预、阳性暗娼管控等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难点环节,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泸州“无孔不入”。
泸州市制作了宣传艾滋病的广告,在市区的839辆公交车上进行每间隔25分钟的循环播放,广告时长30秒,每日播放2万次,与健康教育所一起共播放7个月,累计播放420万次,覆盖人群广。同时,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宣传,微信防艾宣传信息曝光点击率达63万人次,向7个区县群众发送37338条艾滋病防治知识短信。开展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巡讲。开展市级和区县的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巡讲共5场覆盖700余人。
如何让基层的群众对艾滋病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泸州市将艾滋病防治知识融入文艺节目中,每个县区至少选取疫情相对较重两个乡镇,利用赶场天开展文艺演出,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泸县,全县范围“村村响”覆盖区域内循环播放音频材料,每日3次,播放3个月。宣传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宣传前知识知晓率,3个月后进行宣传效果评估,探索利用“村村响”在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的可行性。
干预 高危人群不放松
根据泸州市艾滋病疫情报告分析,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升高,老年男性、青年学生人群感染人数不断增多,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些区域存在等诸多因素,增加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
针对高危人群,泸州市制定了干预培训方案,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技巧培训班,对各区县疾控中心20余名防艾人员进行培训。泸州市将泸县作为全市防艾人员暗娼现场干预培训基地,去年12月全面启动培训工作,组织其余6个区县疾控中心和重点乡镇93名基层防艾人员进行现场学习。同时,泸州市在高危场所安装了安全套自动发放机7台,用于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发放。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泸州市开展随访管理与关怀救助。完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每年一次的CD4检测、抗病毒治疗病人每年一次的病毒载量检测。各区县稳步推进随访管理下沉工作,并对乡镇一级管理情况进行督导。
互联网+ 高校联盟关爱青春
为整合各高校艾滋病防治力量,2015年由泸州市卫生计委和泸州市教育局联合5所高校成立“泸州市高校防艾联盟 ”。通过高校防艾联盟,对艾滋病防控知识全方位渗透到学校和学生中。
去年,泸州市疾控中心与西南医科大学合作启动的泸州高校防艾联盟“互联网+”学校艾滋病风险管理和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开通了“泸州健康校园”微信公众号,通过设计艾滋病风险问卷,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风险自评,筛选出高风险人群进行精准干预。目前,参与艾滋病风险自评13179人,通过公众号参与知晓率调查8786人。
在北京举行的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上,泸州市就泸州高校防艾联盟“互联网+”学校艾滋病风险管理和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参与讨论了针对普通学生、潜在风险学生、男男性行为学生、已感染学生的艾滋病点对点健康服务信息内容的制定。
艾滋病知识进校园,和大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今年,泸州市开展第二届“关‘艾\’青春、健康校园”公益主持人培训;5高校同伴教育“班长”培训,开展了高校防艾联盟“携手防艾”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四川警察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生入学防艾讲座。通过 “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力、共建健康中国”主题演讲比赛、世界艾滋病日主题趣味运动赛和主题文艺表演活动等,将艾滋病知识传递到大学生中。
新闻推荐
昨日,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基地暨全运梯队人才选拔比赛在泸县拉开帷幕,一共有来自全川的36支球队的上千名运动员参加本次比赛。四川省足协竞赛部部长赵元才介绍:“举办这次比赛的主要目的...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