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村的社社通公路宽阔平坦。 本报记者 刘林 摄
■本报记者 刘林
“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公路通了,出行方便了,乡村环境通过治理也干净整洁了。去年,村里天然气也通了,马上还要安装自来水,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才有我们如今的好生活。”1月21日,泸县百和镇骑龙村村民程朝江对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看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能切实感受到如今农村的发展变化,让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修路,是骑龙村“两委”近年来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向下通过村民筹资,齐心协力共同办的漂亮事。骑龙村党支部书记杜冬梅向记者介绍,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骑龙村仅2017年便打通7公里多的社社通水泥公路,目前全村已通公路45公里。“我十年前开始当村干部,如今能有这么长的乡村公路,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杜冬梅说。
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后,如何更好地引导村民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成为村委会一直思考的事。农村垃圾怎么倒?如何才能让村民不随手乱扔垃圾?经过村委会讨论后,村里修建了五座垃圾池和垃圾房,专门供村民倒垃圾,还聘请了8名贫困户打扫公路卫生,确保道路整洁。与此同时,打扫公路的贫困户还当上了环保宣传员,时刻提醒村民不乱扔垃圾。村“两委”也经常在村广播里进行环保宣传,在巡逻车辆上装上小喇叭宣传环保知识,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
走在骑龙村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格外畅快。记者看到村里没有任何垃圾乱扔现象,到处都干净整洁。适逢村民刘宇正骑着摩托车去离家几百米远的垃圾池里倒垃圾,便上前问他:“这么远你还专门骑车来倒垃圾呀?”
刘宇说:“我们村现在条件好了,公路通了,很多村民都买了车,垃圾都开着车倒进专门的垃圾池里,这样才卫生,才更文明。”
刘宇说,泸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泸州人也脸上有光,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也应该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文明和环保需要人人努力,他一定会自己带头,影响身边人爱护环境。
在刘宇的家里,记者发现他还是一个爱看书的小伙子,家里有好多本种植与养殖的书籍。“我才中专毕业,如今家里公路通了,用电和用天然气也方便,自来水设施马上也要安装。条件好了,我想就留在农村,利用我学到的知识搞搞种植与养殖,一样能把日子过得好。”刘宇说。
新闻推荐
泸州市交通局检查高速公路建设情况◎万建敏川江都市报记者朱俊本报讯近日,泸州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带队检查泸县G8515泸渝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检查组一行深入云龙镇互通、奇峰镇互通、奇峰镇服务...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