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廖强
前不久,泸州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代表江阳区参赛的泸师附小习之学校成为“大赢家”:该校选送了5个项目参赛,其中团体项目数棋、搬运机器人、科普文艺创作,教师曹磊的科教方案,蒋坤苹、孙旭萍、曹磊3人共同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均获得一等奖。
作为一所建校仅3年的新学校,连续3年参加全市科技创新大赛都取得骄人成绩,习之学校是怎么做到的呢?近日,记者来到习之学校了解其中奥秘。
团队作战勇夺第一
习之学校参加此次比赛的团体项目“搬运机器人”的4名学生,分别来自四五年级。在此前的江阳区比赛中,他们就凭借出色的发挥和稳定的技术,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江阳区参加全市大赛。
“搬运机器人项目,就是用改装后的机器人夹乒乓球,看怎么搬得更快、更多。”该校科技教师朱光强告诉记者。比赛中,同学们操作自己动手改装的机器人,以快、准、稳的特色,最终以58分的总成绩获得一等奖。
数棋比赛考验的是集体智慧和团队作战能力。在数学教师赵唯的带领下,来自数棋社团的8名同学一路从区赛闯入决赛,与来自其它6个区县代表队的选手同场对决。
习之学校团队第一场比赛就遇到强敌泸县队,同学们一时没有适应对手的风格,意外失手输了首场比赛。带队老师及时为大家进行总结,提醒同学们“防守是最好的进攻”。
经过老师指点,同学们重新振作起来,及时调整战术,在随后比赛中越战越勇,一路过关斩将,以6轮比赛最高分数赢得了胜利。
科技活动让梦想起飞
“习之学校在2016年被评为了泸州市科技示范学校。作为一所新学校,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我校坚持不懈狠抓科技教育密不可分。”该校科技教师蒋坤苹告诉记者,习之学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并把科技教育打造为学校办学特色。
3年来,在习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学生科技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开设了电脑机器人社团、3D制作、数棋等丰富的社团课程,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科技实践活动,科技社团活动得以蓬勃开展,并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可塑之才。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培养更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习之学校每年下大力气举办科技节,严格按照市级比赛规格,设置了科技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等,富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构思新奇的作品,吸引了老师、家长、孩子参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热爱。
目前,习之学校除了副校长周琰琥、教师蒋坤苹和朱光强是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外,学校还有一大批辅导员队伍,他们以科技之光启发学生奇思妙想。习之学校的科技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科技贴近校园生活
习之学校将科学教育嵌入学生生命成长的学习体验中,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的同时增强了趣味性,而同学们也已经习惯在课堂上、在生活中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每到下雨天,雨伞把教室弄得湿漉漉,海绵吸水现象启发了学生郑恒权的灵感。他自己动手在雨伞顶部加上海绵装置,这样雨水被海绵吸收就不会打湿地面。郑恒权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现在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
一次上课时停电,光线黑暗导致上课受到影响。“如果有一只会发光的笔,我们写作业就不受影响了。”学生纪子萌自己动手,在父母帮助下把发光二极管安装在笔端,并经过多次修改,制作了一支精美的发光笔。
甚至在语文课《放风筝》中,同学们围绕“如何放风筝飞得更高”的话题,认真讨论了风筝骨架、对称性、材料、拉线位置等知识。社会课堂结合科技教育,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水晶标本”将精彩瞬间定格,动手栽培观察植物探索生命的奥秘……
在蒋坤苹看来:“正如读英雄故事不会让每个学生成为英雄,但能够培养他们正义的品格。科技教育并不能让每个学生成为科学家,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习之学校400多平方米的科技室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今后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科技舞台,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欢记者李家平)近日,泸县召开《泸县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规划》研讨会,听取修改意见,以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泸县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会上,泸县旅游局人员详细介绍了《...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