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沱江旅游道路优美景观如画。
市民在江阳区沿沱江旅游道路上骑行。
在江阳区沿沱江旅游道路上,市民骑游队整装待发。
市民奔跑在江阳区沿沱江旅游道路上。
■蔡有
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1月6日上午,首届泸州市沱江骑游·健康跑活动在江阳区新建成的沿沱江旅游道路上举行,标志着城区市民从此又多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这既是一条‘健康之路\’,更是一条‘民生之路\’‘产业之路\’和‘发展之路\’。”在江阳区委书记付小平看来,这条总投资3.5亿元、全长约25公里的沿沱江旅游道路,不仅为广大市民健身运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方便群众绿色安全出行,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推动江阳区江北片旅游业加快发展,还将承接泸县融入主城区,助力泸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这是一条融合路 让泸县半小时融入中心城区
打开泸州市行政区划图,泸县海潮镇与江阳区通滩镇毗邻。
当前,泸州正着力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泸州将建成“双两百城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泸州城区再扩大。而泸县如何融入主城区发展尤为重要。站在全市发展的大局谋划发展,一直是江阳区率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江阳区不断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三年攻坚,打通断头路、拓宽镇村路、延伸公交线,着力形成干支结合、内联外畅的全域农村交通网络。以此为契机,作为全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攻坚建设项目之一的沿沱江旅游道路很快纳入全区交通规划建设。
2016年,经过有关各方反复调研、论证,一张建设沿沱江旅游道路的规划图最终定稿。区委、区政府将该项目列入2017年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并由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中国中铁承建。
2017年5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吹响了聚力攻坚大项目的集结号。项目起于江阳区康健城云峰路,经过和丰场、流滩坝,止于通滩镇魏坝村,总投资3.5亿元,全长约25公里。
以铁的队伍攻项目、以铁的手段干项目、以铁的作风抓项目。
从项目开工到现在,广大建设工人、项目参与人员不惧严寒酷暑、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项目一线。高峰时期,整个工程全线超过了100台机具车辆在施工,全天24小时三班倒作业。
经过短短8个月时间的集中攻坚,沿沱江旅游道路便从一张规划图、效果图变成了实景图,向广大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面完工,路面标线已完成,正在完善安保设施和标识标牌,预计春节前通行。届时,市民骑游可赏江岸景观。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沿江干线道路,同时还连接了胡市、魏坝两座渡改桥项目。其中,魏坝渡改桥连接泸县,胡市渡改桥连接龙马潭区。
“项目建成后,将承担起承接泸县融入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功能,有效缩短泸县、龙马潭两个县区部分群众进入中心城区的距离。相信今后县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江阳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饶纲介绍,以前从泸县进入泸州主城区,需要通过泸永路绕行,道路蜿蜒盘旋,还经常堵车。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新的沿江走廊,泸县人民进城可以从通滩魏坝沱江大桥直接跨入江阳区,整个行程相当便捷。
“以前走老路,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沿沱江旅游道路建成后,驾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时间缩短了一半。”江阳区交通运输局工程计划股股长张军告诉笔者。
这是一条风景路 将带动沿江乡村旅游产业
与沱江同呼吸。江阳区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沱江十八弯,最美在通滩。”坐拥沱江右岸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江阳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江北片干线公路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对沱江沿江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建设沿沱江旅游道路,带动沿江乡村旅游开发,促进沿江群众增收致富。江阳区在建设沿沱江旅游道路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行资源保护性开发。
“沿沱江旅游道路作为一条旅游道路,规划和建设中都突出了道路的旅游概念。”饶纲介绍,该段道路除了车行道外,还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条骑游道。车行道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车速每小时20公里,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7米;骑游道路面宽度3.5米,路面类型为彩色沥青混凝土,骑游道仅供骑行,车辆不能驶入。因为地势原因,道路车行道、骑游道有并线之处,施工方将在车行道上安装通透性的缆索护栏,保证安全且美观。
据了解,道路在修建时尽量避让沿江桂圆树,做到对周围环境景观最大限度的利用、最小限度的破坏、最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路中有树,树中有路”的别致景观。
在况场街道县峰山下的沿沱江旅游道路旁,一棵树高25米、树冠直径12米、主枝周长4.6米、占地0.5亩的古老桂圆树枝繁叶茂。1985年,市政府开展全市龙眼普查,此树被认定为“龙眼王”。据《泸县县志》、民间族谱等记载,“龙眼王”至今已有500年栽培历史。
“为了保护古树,我们对古树保护方案修改了好几次,后来采取道路分幅措施躲开‘龙眼王\’,确保了‘龙眼王\’在施工过程中毫发无损。”张军介绍,由于“龙眼王”长在悬崖边上,修路时工人在古树四周进行了填土,还专门砌了个花坛加以保护,使之成为一处古老而永恒的风景。
“第一次来这里跑步,感觉和其他地方的旅游道路一样很漂亮,毫不逊色。”多次参加全国各地户外挑战赛、在本次健康跑活动中夺得第一名的 “泸州铁人三项第一人”毛书凯兴奋地说道。
“风景非常美,空气很好,设施也齐全,跑起来感觉很清爽。”参赛选手曾志高对道路品质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沿沱江旅游道路项目结合沿线实际情况及江岸景观效果,共设置2处一级服务站和3处二级服务站点以及相应照明、给水等附属设施。一级站点分别位于团山和魏坝沱沟头,功能包括综合服务点、自行车智能系统、商业售卖点、厕所、停车场等设施。二级站点分别位于和丰场鱼鳅石、流滩坝和王坝处,功能包括自行车智能系统、停车场、厕所等设施。据江阳区交通运输局工程师吴兵介绍,后期该段道路将争取在2018年引进共享单车,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骑游运动的快乐。
“25公里骑游道,是泸州目前最美的骑游道。”江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杨长缨参加“健康跑”后说,这条道路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又是一项健康工程。
与沱江来一次亲密接触,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管是自驾、骑游,或是漫步,你都能将沿江美景尽收眼底,欣赏到自然唯美的江岸景观。
“道路的建成,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江北旅游道路网,是泸州市第一条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势必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江阳区旅游局局长楚毅认为,沱江两岸风光迤逦、风景如画,旅游资源丰富,加之通滩温泉项目也动工在即,项目的建成,对带动江阳区沿江乡村旅游产业与主城区的城市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后的沿沱江旅游道路,随着沿途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乡村旅游景点的打造,将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及附属产业的发展,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自驾、骑游、健步、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一条富民路 将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江阳区,况场、通滩算是近郊镇街。得益于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江阳区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但因交通条件制约,部分离场镇较远的村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产业发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农业的束缚。
扶贫,必须增强造血功能;造血,必须发展壮大产业;产业,必先改善交通出行。
沿沱江道路既要建成旅游道路,还要建成富民道路。江阳区在道路建设中,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以打通沿江道路来方便群众出行,推动沿线农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道路沿江而建,为了不影响沿线村民生产生活,施工方专门在骑游道上设置了通行路口,方便村民进出河滩地。
“道路的建成,完善了全区路网,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同时带动了沿江旅游产业发展,为沿江一带贫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饶纲说。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惠及江阳区况场、通滩两个镇街,为福利、春华、大地、长河、魏国、玉田、罗石坝等8个村数以万计的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
“沿沱江旅游道路既是一条旅游观光道路,又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更是一条拉动江北片区经济的发展之路。”况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远华表示,街道将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聚力打造沿江观光旅游经济带,为市民提供一个更优更美的休闲好去处。
况场街道农业特色产业丰富,甜橙、无花果、枣子等种植产业初具规模。但由于此前沿江区域交通不便,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沿沱江旅游道路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沿途群众的出行,让很多地方特产沿着这条路直接进城。
“从全区来讲,沿沱江旅游道路对缩小江北片与江南片发展上的差距意义重大,对江北片的带动是非常大的,而受益最大的就是我们通滩镇,因为道路的终点就在我们通滩镇魏坝村。”通滩镇党委书记赵策介绍,道路建成后势必会加快通滩融入主城区的进程。
通滩作为全区唯一的全国重点镇,自身的定位就是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建成泸州城市的“后花园”,今后产业的发展方向瞄准的就是乡村旅游和康养。
“产业方面,我们的温泉项目已经成功签约,很快就要启动。这是这条路建成后立竿见影的效果。”赵策对发展信心十足。
除了温泉项目,通滩镇的甜橙、蔬菜等特色产业也将以这条道路为主要通道,搭上致富快车。
“这条道路也是我们通滩的一条致富路。道路建成后,将带动通滩这片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据赵策介绍,通滩镇是全区第一人口大镇,该镇此前有贫困人口600多户,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7.8%。道路建成后,沿途的低收入群众将通过产业发展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火锅店老板直接到我家里来订购羊子,省时省钱又省力。”通滩镇大地村二组贫困户刘友刚说,今年他养的20多头羊在家里就已销售一空,每斤卖到了17元。
“路通了,交通方便了,我们村里的上千亩桂圆、甜橙就升值了。”通滩镇大地村党支部书记易显树十分兴奋。
新闻推荐
开拓农村市场新“蓝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三农”发展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三农”发展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