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然而,泸州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域均处于蓝田机场的净空保护范围内,机场净空标准的提高和航行的限制,给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造成困难,直接妨碍了城市发展重点——城南、城西片区的开发,放缓了泸州城镇化进程。”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曹丽萍表示。
如此看来,泸州市要按期完成“国家使命”,加快新机场迁建工程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作为蓝田机场的“升级版”,云龙机场为此“应运而生”。
但新机场“落子”龙马潭区石洞街道、双加镇与泸县云龙镇交界处,泸州并非一搬了之。
“我们把其作为拉大城市骨架,构建区域中心城市格局的先手棋。”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陈军坦言,伴随着云龙机场加快建设,作为中心城区重要组团的空港片区呼之欲出。
时下,泸州市已将云龙机场周边的龙马潭区石洞街道、双加镇、长安镇、特兴镇和泸县云龙镇、兆雅镇、奇峰镇、得胜镇纳入空港片区统筹发展。
围绕云龙机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泸州也相当讲究。“我们坚持基础先行: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出让,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陈军透露,泸州在空港片区规划布局了一大批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消防站、公交首末站、垃圾转运站、变电站在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和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娱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现在走进空港片区许多项目施工现场,车辆进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忙碌景象随处可见……昔日的低丘缓坡,已被平整为一片片开发的热土;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石洞互通、望天龙立交建成了,机场路、吉甫大道投用了,空港大道、港城大道、二环路空港段也通车了……
交通作为大城市扩张的先导作用开始在空港片区显现。一方面,空港片区城市新骨架被一条条不断延伸的宽阔道路拉开了;另一方面,密集路网又让空港片区成为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冲。
在陈军的规划本子中,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石洞互通,是泸州城市未来的主要对外出入口,往北可至成都,往南能 下贵州,为四川主要出省通道。而作为国道321线的关键一环,从云龙机场出发经双加镇、得胜镇至泸县县城的港城大道,不仅把泸县“推向”空港片区实现连片发展,更扮演着泸州发挥泸县毗邻重庆的“桥头堡”作用,融入成渝城市群的“市域交通大动脉”角色。
交通之变驱动城镇快速升级。石洞街道转型成为“泸州后花园”,现代服务业高点起步;双加镇休闲旅游业异军突起;云龙镇现代物流业一片向好……
细心之人不难发现,这些镇街有梯次地做大做强造就空港片区“从无到有”“从有变强”,恰与泸州“一核两城三园多点”的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不谋而合。按照泸州市规划,要推动双加、云龙、兆雅等26个重点镇加快发展,形成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多点”支撑。
一座机场催生一座新城。随着从泸州佳乐世纪城出发经城北高铁站、空港大道、云龙机场、港城大道至川南城际铁路泸县高铁站的泸州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加快推进,泸州辐射成渝经济区的门户正在空港片区加速崛起。
一座机场一个产业
产业是当下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的高度决定了城市的高度。就空港片区而言,该如何打好“产业牌”?
机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在国家发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鼓舞下,泸州毅然选择聚焦云龙机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构建大城市发展根基。
目前,以云龙机场为核心的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强势袭来。
该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以云龙机场周边21.1平方公里为核心起步区,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研制和试验、无人机研制和试飞、通用航空制造和运营、海工装备研发和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
园区不仅产业高端,定位也十分清晰:按照“三年过百亿、五年五百亿、八年过千亿”的目标设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聚集一批领军人才、产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孵化一批军民融合产业,打造成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为使园区快速起步,泸州市在产业设置上精心布局。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钟华贵透露,园区将力争三年时间形成空天科创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中德航空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通用航空枢纽基地、海工装备生产基地和航空航天人才教育基地的“七区”组团协同发展产业格局,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在园区“遍地开花”。
蓝图催人奋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落地见效的泸州“妙招”同样不少。
钟华贵认为,企业是园区开发的核心,一切配套都应围绕企业发展进行。目前,包括泸州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园(一期)项目、空天专家社区、云龙机场酒店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生产、生活配套项目不断刷新建设速度,全力提升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服务功能。
泸州强化园区与乡镇之间产业协作协同,建立跨园区、跨乡镇的投资、财税等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城镇间产业分工、产业整合、园区共建。陈军介绍说,云龙机场周边8镇将分别发展航空服务、综合飞机制造、综合维保、物流和休闲旅游、临港工业制造、临港物流运输、现代农业、体育产业(游艇俱乐部)等与航空航天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
既着眼长远,更立足当前。“现在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推进园区建设。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项目的周期很长,我们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还引入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等见效较快的短期项目,‘长短结合\’让园区更加稳定地成长。”钟华贵坦言,发动机的研发、相关设备材料的生产,是目前产业园的重点。
产城互动已经让空港片区提前迸发出强大的区域集聚能力:不久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福建德龙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内顶尖航空航天企业与泸州签约,航空动力电源材料及储能微电站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合金材料及轻量化部件产业化项目等落户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集群”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正驱动空港片区跃升为泸州北部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一座机场一个世界
一条近3公里的飞机跑道,就可以连接全世界。这样的“泸州梦想”将在云龙机场变为现实。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叠合部,作为四川南向开放前沿地的泸州,又将怎样与世界同频共振?
泸州市敏锐地捕捉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加速,区域竞争,核心是交通枢纽之争,构建以机场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刻不容缓。
以云龙机场为核心加快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空港的“泸州行动”“节奏感”愈发强烈:
——2018年,恢复蓝田机场已开通的18条航线,即泸州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海口、长沙、南宁、西安、昆明、贵阳、稻城亚丁、兰州、丽江、南京、武汉、郑州18个城市的直达航班,力争再新开3至4条航线,当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0万人次。
——2019年,开通30余条国内航线,并力争开通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三条国际(地区版)航线,进一步确定区域竞争优势,年旅客吞吐量约170万人次。
——2020年,开通约40条国内国际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
其实,把云龙机场建设成为“飞向”世界的“空中廊道”,泸州很“走心”。
市民航管理局局长漆会强表示,云龙机场新航线将更加“青睐”国家“一带一路”辐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或商业重镇、省会等重要节点城市以及旅游城市。“布局这些航线,主要是着眼于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泸州及周边市民出行需要。比如,未来的许多航班将从云龙机场出发,直达泸州产业流向、务工流向聚集地以及泸州白酒集中消费区、市民旅游热点地。”
为了让云龙机场拥有更多“制空权”,泸州还将按照“先过夜、后基地”方式建设航空公司基地,再造区域性干支联营新模式。
与此同时,满足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云龙机场货运航线也将有新突破。
“我们将在挖掘现有航线货运运输资源基础上,广泛与大型货物航空公司开展合作,力争在货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开通货运专线。例如,针对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和泸州国家高新区智能终端等‘泸州造\’海外市场发达的实际,我们将提前布局国际货运直达航线,充分满足产品的时效性要求。”漆会强对把云龙机场建成大型国际机场充满信心,“目前,我们已经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航前准备工作,近期对接了天津、青岛、宁波等地,力争投运后尽快开通直达航线,这些都是泸州连接世界的有效‘支点\’。”
让泸州“飞向”世界,请世界“飞往”泸州。受益于云龙机场未来前景的“加分”因素,眼下已有乌克兰巴亚德拉集团、希尔顿集团、万达集团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盟”泸州发展。
以云龙机场为跳板,泸州正展开腾飞之翼,奔向世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简放鹏)昨(27)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泸州在行动”2017年年终盘点宣传报道组走进泸县。报道组对泸县今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泸县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民生工程、交通建设项目等方...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